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世纪报》

【答案】《世纪报》由杜塔克于1836年7月1日在巴黎创办,是与《新闻报》齐名的19世纪中期法国两大廉价商业日报之一。该报在政治上倾向于温和的共和派,但却是独立经营的。《世纪报》报道广泛,率先刊登短篇小说,后来连载巴尔扎克的《保尔船长》和大仲马的《三剑客》等名著。由于注重社会新闻,文字通俗,又有著名小说的连载,因而在中下层阶级中拥有广大读者,销量一直领先于《新闻报》,广告收入也逐步增加,并于1845年成立“广告总公司”,经办几家大报的广告业务。

2. 俄罗斯新闻社

【答案】俄罗斯新闻社的前身是新闻通讯社,由苏联的四个团体一一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于1961年2月联合创办。1991年以后,新闻社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改称俄罗斯新闻社。1992年初叶利钦将之与塔斯社联合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以“俄通社一塔斯社”的电头发稿。1994年叶利钦又将俄罗斯新闻社独立出来,重新获得国家通讯社的资格,地位与俄通社一塔斯社相同。

3. 《新莱茵报》

【答案】《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该报由马克思主编,恩格斯等为编辑。《新莱茵报》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遇到重大消息就以传单形式出号外,有时一天出两次报纸。每期报纸和附刊的末尾还辟有《最新消息》栏,简告开印前收到的最新消息。报纸发行方式大部分为订阅,也有一些零售。《新莱茵报》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所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该报实际上是“共产主义同盟”的机关报。

4. KUNA

【答案】KUNA 是科威特通讯社(KuwaitNewsAgency )的简称。建立于1956年10月,是半官方的通讯社。负责对国内外发稿,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经济消息、金融消息、社会奇闻等。此外,科通社还经常转发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等海湾国家的报纸社论和其通讯社发布的消息,也常转发新华社的阿拉伯文消息。

5. “自我互动”理论

【答案】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自我

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人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布鲁默认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自我互动”理论说明,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人内传播是现实社会传播关系的反映,通过自我互动或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6. 赫斯特(WilliamR.Hearst )

【答案】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 ),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 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7. “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

【答案】“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它们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8. 特莱维萨电视公司

【答案】特莱维萨电视公司于1973年由“墨西哥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合并而来,是全国最大的商业电视网。‘已不仅是墨西哥与西班牙语系影响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节目制作公司。其广播中心拥有30座直属台和附属台,连接成网,向世界许多地方广播。在电视方面拥有四个频道,并拥有全国90%的观众,其新闻节目“回声”全天候地播送新闻,并通过卫星传送到美、欧、北非等40多个国家。该公司大部分股份属于拉美首富阿斯卡拉加家族。

二、简答题

9. 简述发达国家关于新闻传播秩序的观点。

【答案】(1)发达国家认为发生在世界各国的新闻是应该共享的信息资源,不让其他国家参与报道是不公平的,在信息全球流通的今天更是无法阻碍的。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健全、政治缺乏

民主性,新闻媒体实际上没有能力发表最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发布的消息大多是单方面的,反映的常常是国家领导人的声音,而不是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果不改变现行体制,西方国家宁愿传送真实的不幸的消息,也不愿传送冗长的讲话和虚假的繁荣报道。

(2)发达国家还认为,新闻媒体并没有承担慈善事业的使命,也不是文化合作机构,而是商业企业,或者至少是按商业性质经营的企业,因此需要满足大多数顾客的需求。因为顾客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息,除灾祸、政变、风光以外,很少感兴趣,所以大量报道得不偿失。

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既少又多负面的状况。

10.苏联解体后,除俄罗斯之外的独联体其他国家新闻业状况如何?

【答案】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走上独立兴邦之路。与俄罗斯相同,各国新闻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变现在:

(1)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

"8.19事件”以后,随着苏共从中央到地方组织机构的全面瓦解,苏联原有的机关报体制也不复存在了。与俄罗斯联邦最初的情形相同,各国的新闻机构纷纷改弦易辙,自立门户。

(2)出现了“信息贫乏”状态

苏联解体前,各加盟共和国的新闻媒体大都使用俄语,只有少量的媒体使用民族语言。而且,与本地相比,莫斯科出版的全苏性报刊、来自首都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受欢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版的各种报纸、杂志在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发行量大为减少。有些国家甚至陷入“信息贫乏”状态,至今尚未完全消除。

(3)新闻业出现无序状态

联盟解体后,由于各国对新闻媒介的行政管理和法律调节十分软弱和混乱,以“独立”、“自由”面目出现的新老媒体开始呈现出“放荡不羁”的状态。它们打出“舆论多元化”的旗帜,为不同政治派别,甚至为反对派提供讲坛,使报纸由党和政府的舆论机关变成了攻击政府的工具。

(4)政府试图加强对媒介的管理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的一些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摩尔多瓦等共和国以俄罗斯联邦新闻法为蓝本,制定了自己的新闻法,试图将国家的新闻出版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新闻法颁布后,各国权力机关对新闻媒体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有所加强。为了加强舆论控制,许多国家还在主权国家宪法中,规定了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11.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大型网站有哪些类别? 网络新闻传播迄今为止的发展轨迹怎样?

【答案】(1)大型的网站的类型

①各种政治机构(包括政府部门、政党、团体、国际政治组织等)设立的网站。

②各种经济机构(包括公司、企业、银行、其他经济实体)网站。

③文化机构(包括教育、科学、卫生、文化诸力一面的团体组织)网站。

④专业的网络服务商设立的网站。

⑤传统大众媒体设立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