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莱茵报》

【答案】《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该报由马克思主编,恩格斯等为编辑。《新莱茵报》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遇到重大消息就以传单形式出号外,有时一天出两次报纸。每期报纸和附刊的末尾还辟有《最新消息》栏,简告开印前收到的最新消息。报纸发行方式大部分为订阅,也有一些零售。《新莱茵报》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所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该报实际上是“共产主义同盟”的机关报。

2. 社交网络

【答案】社交网络也称关系网络。社会学中,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换言之,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通俗地讲,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和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社会网络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交往的质量,微博发生作用的机制,即嵌套性,就是基于节点(个人)的社会网络的链接。

3. 公民新闻

【答案】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仟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 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4. VOA

【答案】VOA 是美国之音(V oiceOfAmerica )的简称。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也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该台于1942年创立,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起初是反法西斯德语电台,后增加多种语言,二战后转为反共电台; 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总部在华盛顿; 7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对外宣传策略,内容趋于广泛,体现美国政界的主流倾向。如今在继承传统广播方式的同时,VOA 己经开始用Email 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同时开办网络广播和卫星电视。

5. KUNA

【答案】KUNA 是科威特通讯社(KuwaitNewsAgency )的简称。建立于1956年10月,是半官方的通讯社。负责对国内外发稿,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经济消息、金融消息、社会奇闻等。此外,科通社还经常转发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等海湾国家的报纸社论和其通讯社发布的消息,也常转发新华社的阿拉伯文消息。

6. 《多伦多明星报》

【答案】《多伦多明星报》属于多伦多明星报有限公司。1899年约瑟夫·阿特金森爵士被任命经办该报,1911年哈里·C ·欣德马什加入,后来成为阿特金森的女婿,两人采用的办报方法被称之为“混乱新闻学之最后家族”,即不怕花钱,派出大批记者对重要新闻进行充分报道,租用火车乃至飞机供记者使用,以期获得最佳新闻效果。常刊登美女照片用大字标题、整版照片报道慈善事业、骇人听闻的消息等使读者不忍放弃。50年代末开始,该报加强了深度报道,为有深远意义的报道配上详尽的背景资料,版面别具一格,引人入胜。有相当专门知识的作者们就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为其写作权威性的特写。

7. 《纽约时报》

【答案】《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与两位同仁合作创办。雷蒙德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力求办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该报创刊后努力贯彻这一办报方针,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尤其注意国外新闻。到南北战争时,已成为美国杰出的日报,对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1896年,奥克斯接管了该报。范安达制定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即以“客观的、超党派”的态度刊登长篇的报道,报道国内外一切重大新闻,包括被其他报纸忽视或压缩成概要的新闻。这一传统使该报享有了“档案记录报”之称。

8. 《国际先驱论坛报》

【答案】《国际先驱论坛报》是美国企业在巴黎办的国际性英文日报。其前身是1887年10月开始出版的《纽约先驱报》欧洲版。二战期间停刊,1944年复刊,1967年5月22日改用现名。目前股权分属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惠特尼广播电视台。该报着重报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在伦敦、马赛、苏黎世、海牙、罗马、迈阿密、香港、新加坡等地同时印刷,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资产阶级观察世界、传播观点的重要阵地。

二、简答题

9. 简述互联网络的问题和管理措施。

【答案】(1)网络传播现存的问题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某些负面后果,最为突出的有:

①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检查控制的情况下在网上传播信息,因而

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方便。

特别在一些非正规的网站、网页或个人传播活动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芳混杂。这些都严重污染着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为不利。

②网络传播具有很强的自由度,发布的言论不易查究责任,因而很容易出现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网络服务商为了管理或个性化服务的需要,一般都要求消费者登记自己的有关情况,这里也往往存在收集和使用不当的问题,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③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上行为不像现实世界中那样可触可摸、有据可查,因而也为某些刑事犯罪带来了可乘之机。

(2)对网络传播的管理措施

①美国

197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就率先通过了《佛罗里达计算机犯罪法》。该法规涉及了侵犯知识产权、侵犯计算机装置和设备、侵犯计算机用户权益等问题,并作出了种种规定。随后,美国共有47个州相继颁布了计算机犯罪法。

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禁止利用电子计算机犯罪法》。1987年,国会批准成立国家计算机安全技术中心,并制定了《计算机安全法》。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要求,色情邮件须加标注,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邮件直接将邮件删除; 因特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可以起诉滥发垃圾邮件者,并提出索赔要求。

2000年4月美国贸易委员会制定《儿童网上保护法》。该法规定商业网站收集年龄在13岁以下少年的个人信息以及这些未成年人进入网上聊天室时必须得到其父母的同意。

②德国

在德国,政府明确表示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色情和宣扬新纳粹思想的场所,强调要防止互联网络受到“污染”,要求经营联网业务的企业承担义务,使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的危害。

1997年8月,德国制定的《信息和通讯服务法》正式实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对互联网空间的行为实施全面的法律规范的专门立法,法案确立了传播自由和责任并重的原则。

③英国

英国在1996年以前主要依据《黄色出版物法》、《青少年保护法》、《录像制品法》、《禁止泛用电脑法》和《刑事司法与公共秩序修正法》来惩处利用电脑和互联网络进行犯罪的行为。1996年9月23日,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 安全规则》。

④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在1996年3月颁布了有关网络的管理条例,要求提供联网服务的公司对进入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以防止传播色情和容易引发宗教及政治动荡的信息。1996年7月,新加坡广播管理局依法对互联网络实行管制,宣布实施分类许可证制度。

⑤韩国

在韩国,为了加强对信息通信网的管理,政府的情报通信部2001年出台了《关于保护个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