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825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研究认为( )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
B.2〜3年级
C.3〜4年级
D.4〜5年级
【答案】B
【解析】在美国,40%以上的所有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 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试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
A. 引言
B. 方法
C. 结果
D. 讨论
【答案】B
【解析】实验报告在方法部分阐述被试、仪器以及材料等状况。
3. 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也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
A. 不确定
B. 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 前者大
【答案】C
【解析】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的研究中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4. 胚种阶段的时间为( )。
A.3〜8周
B.0〜2周
C.3〜4周
D.5〜8周
【答案】B
【解析】根据个体生命在子宫内的发育阶段可以划分为胚种阶段(也称受精卵阶段)(0〜2周)、胚胎阶段(3〜8周)和胎儿阶段(9〜38周)。
5. 某儿童认为周围世界绕着他转,月亮跟着他走;他只知道自己有个哥哥,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哥哥的弟弟。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 具体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后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的特点有: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题中儿童认为月亮跟他走,不知道自己是哥哥的弟弟,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思维。
6.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
A. 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B. 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
C. 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D. 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答案】B
【解析】18〜24个月的婴儿,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7. 刺激数目与选择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是( )。
A. 线性关系
B. 指数关系
C. 对数关系
D. 二次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费希纳的对数定理,这两者为对数关系。因此选C 。
8. 下列选项中,用来考察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方法是( )。
A. 陌生情境实验
B. 错误信念实验
C. 动态测验
D. 两难故事法
【答案】B
【解析】错误信念实验室研究儿童的心理理论的概念,它具体包括意外转移任务和表征变化任务。陌生情境实验是研究婴儿依恋的方法;动态测验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智力测验方法;两难故事是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
9.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答案】B
【解析】埃里克森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没有处理好则会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10.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是( )。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弗洛伊德
D. 艾里克森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包括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和动作性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词的记忆、抽象逻辑思维和高级社会性情感等。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A. 认知科学
B. 神经心理学
C. 认知神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