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称人脑为社会脑?
【答案】从强调社会认知的重要性方面,可以把大脑称为社会脑。因为大脑与社会文化认知有紧密的联系。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的理解,现在己发展成包括广泛心理过程的领域。其中核心的过程有理解他人、理解自己、自我与他人的互动。人脑的某些区域负责行走、谈话或呼吸一样,大脑也己发展出特殊的机制来面对社会的环境,即执行社会认知的功能。
(1)理解他人的社会认知的脑机制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加工与提取两个阶段激活的脑区不相同,社会认知的记忆形成与背内侧前额叶相关,而非社会认知的记忆却与右侧海马相关。
(2)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机会差异有很好的相关。如对疼痛的研究发现,感受他人的疼痛和自己的疼痛都激活了前扣带回与前脑岛,而自己受到疼痛还特异的激活了后脑岛、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以及扣带尾部。
(3)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的自我概念的差异,东方亚洲人是互倚型自我的一部分,而西方人则是独立型自我的一部分。
(4)前扣带回和纹状体是与人类被试进行合作的社会互动的神经基础。
(5)文化信息对人类的知觉偏好产生影响,它们与前额叶的背外侧区域以及海马的活动有关。
2. 什么是知觉? 什么是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都有些什么证据。
【答案】(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
后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以及知觉的恒常性。
(2)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含义
①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②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总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间的争论常被描述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之间的对立。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林塞和诺曼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而将自上而下加工称
为概念驱动加工。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②联系:自上而下(间接知觉)和自下而上(直接知觉)的加工同时并存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都是直接和间接的一体两面的过程。
(4)二者的实验证据
①证明知觉直接性的实验,通常使用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者某些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缺陷无法习得某一方面经验的特殊人群作为被试,以期消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研究便是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
②间接知觉的证据有不可能图形、特殊的三维图形和错觉图等。
3. 记录眼动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人类眼球的运动,简称眼动,通过眼动可使物像在视网膜上处于最佳位置。记录眼动的方法有:
(1)电流记录法(EOG )
眼球运动可以产生生物电现象。电位的变化由置于皮肤相应位置的电极导入放大器,并通过示波器或记录器显示出来。眼动与电位变化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记录结果,可以了解读者的眼动情况。
(2)光学记录法
①角膜反光法
在眼球运动过中,角膜对来自固定光源的光的反射角度也是变化的,通过记录角膜反光来分析读者的眼动。
②虹膜——巩膜反射法
巩膜比虹膜能够反射更多的外界入射光,被反射的光线通过红外探测器来监测,探测器可以检测到读者垂直方向的眼动和水平方向眼动。
③普金野图像法
普金野图像是由眼睛的若干光学界而反射所形成的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运动的距离可以精确地测量眼球的运动。
4. 什么是不注意视盲,它与注意捕获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不注意视盲的含义
不注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对意外出现的物体产生忽略的现象。该现象是20
Neisser 和Becklen 在一项研究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进行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时发现的结果,
中将两组球员玩球类游戏的录像透明处理后叠加在一起,一组球员穿自色制服,而另外一组球员则穿黑色制服,被试的任务是数出某一组球员传球的次数。实验结果发现,只有21%的被试报告他们看到了在录像中间意外出现的穿过球场的撑伞女子。
(2)不注意视盲与注意捕获的区别
①内涵不同。不注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对意外出现的物体产生忽略的现象。注意捕获是一种与不注意视盲相反的现象,它指的是当某些刺激突然呈现时,人们的注意会被自然地吸引以至于对当前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
②产生的结果不同。不注意视盲是指这个意外刺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注意捕获是指这个意外的刺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③产生的原因不同。不注意视盲和注意捕获可能是因为刺激与目标任务之间关联性程度不同导致的结果。即注意捕获可能是因为刺激符合被试基于目标任务的特点所形成的注意图式,而不注意视盲则可能是这些刺激与注意图式偏离导致的。
5. 何谓前景理论?
【答案】前景理论是由卡内曼及特弗斯基提出的有关人类决策的理论。卡内曼和特弗斯基做了一系列心理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实际决策行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期有所偏离,并且这些偏离都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因此,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对这些系统偏离进行解释。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回避损失是指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得到更大的权重。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总结了一条损失一收益函数曲线,当收益逐渐增加时,价值增长很少,而当损失增加时,价值却降得很快。
(2)参照效应指人们一般是依据某一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依据纯价值进行决策。 (3)捐赠效应是指对于获得本不属于自己财产的东西,人们倾向于给予高的评价。卡纳曼认为被试获得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由于不想放弃,所以对此样物品估价很高。
6. 举例说明推理与大脑的关系。
【答案】(1)推理与大脑的关系
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特别与思维的神经心理学相关,它主张推理的主要成分是非言语性的,模型的结构与情境的结构相符,因此该理论认为大脑右半球应当在推理中起重要作用。神经心理学的证据普遍证实了该预测。
(2)举例
Whitaker 及其同事所进行的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他们在两组被试中考察了条件推理,两组患者都动过双侧前颖叶切除术以减轻局灶性癫痈,一组病人大脑右半球有病灶,另一组则大脑左半球有病灶。大脑右半球受损的患者对错误的前提条件进行推理的成绩,比大脑左半球受损患者的成绩更差。因此,当给出以下错误前提条件:如果天上下雨,街道就会是干的。并对患者说:天上下雨了。大脑右半球受损的一组患者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街道会湿。这些患者不能脱离自己对现实的认识来完成演绎推理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