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磁共振成像有哪些模态,其测量的大脑特征是什么?
【答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MRl )、弥散张量成像(DTI )和静总态fMRI (rs-fMRI )。
(1)MRI 能够提供很好的脑灰质(神经元胞体)和自质(神经元纤维)对比信息。它包括两种结构分析方法。
①VBM 测量的是每个体素灰质或白质的集中程度或体积,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大脑组织发育或萎缩的信急。
②基于大脑表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提取到脑结构的以下指标:皮层厚度,反映皮层柱状结构信息;
皮层表而面积,即指定脑区皮层面积总和; 表而曲率,测度皮层卷折急剧程度; 皮层沟深和沟宽等。
(2)DTI 是一种利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来测量宏观轴突组织结构的方法。
①通过定量白质分析,可以得到平均弥散率和各向异性分数等定量参数,这些参数与大脑的认知加工有紧密关联。
②通过纤维追踪,可以构建出自质纤维连接形式。
(3)rsfMRl 可以测得大脑静息状态活动信号并用来考察大脑功能连接情况。
2. 是否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答案】不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的假设是以皮层细胞孤立进行活动为前提的。对任何复杂的刺激物,大多数皮层细胞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反应。而且,即使皮层细胞数目巨大,但比起视觉环境中数不清的特征、细节和物体,要把一个皮层细胞分配给一个特征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某一特殊知觉是由一组相同的皮层细胞所支持,那么细胞的死亡(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就会造成某种特殊知觉的缺失,这样的推测明显与事实不符。因此,不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3. Searle 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Searle 是以研究意识著称的美国语言哲学家,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
(1)J R Searle于1980年在他发表的著名文章《心理,脑与程序》中把人工智能分为“强”的和“弱”的两种。根据弱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在研究心灵方面的主要价值是提供了十分得力的工具。但是,根据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不仅是研究心灵的工具,而且具备恰当程序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心灵,此时,计算机实际上就有了理解力以及其他的认识状态。在强人工智
能里,由于输入了程序的计算机具有认识状态,因此,程序不仅仅只是测试心理学解释的工具,程序本身就是解释。Searle 以他描绘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赞成弱的人工智能,而向强人工智能提出挑战。
(2)中文屋剧情的思想实验是:设想你就是剧情中的主要角色。你一个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经过门上的一道缝隙你得到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两个汉字。你不懂汉字,因此看起来这两个汉字像是复杂的天书。在屋子里有一堆写着汉字的卡片。你也有一些用英语(你懂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你怎样把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子里已有卡片上的符号(指汉字)。你是根据英语说明书所描绘的独特的模式与形状去进行匹配的,然后你把正确的符号卡片从一堆卡片中挑出来,从门缝扔出门外。这样的过程一次又一次地不断重复,逐渐地你正确挑选符号的过程也就会进行得相当快。
(3)用人工智能的语言来描述,屋子外面的人(他把中文符号输入屋子里)是计算机的使用者,你则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屋子里的中文符号是问题,由屋子里扔出来的符号是答案,英语说明书就是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的使用者(他是懂汉字的中国人)来说,你似乎能理解中文,因为你给出的答案是恰当的。实际上,你给出的答案同一个懂汉字的中国人给出的答案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如果你想象你自己在剧情中,你就会清楚地了解,你并不懂汉字。你所做的一切只是遵循英语说明的某些规则行事。
Searle 认为在Turing 检验中训算机使用人的语言作出反应的能力并不足以证明计算机能(4)
理解。Turing 检验是行为主义与操作主义性质的检验,它只注意最后的结果,而不涉及思维的过程。
4. 讨论无意识的实验者偏差以及实验情境的要求特征问题。如何在实验情境中将这些问题的影响降至最小? 这些问题在各种研究中出现的概率相同吗?
【答案】(1)要求特征和实验者偏差是实验中研究者最容易忽视的两种偏差来源。实验者偏差是由实验者本人造成的偏差,是所有科学中一个潜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求特征指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的现象。
(2)采用单盲实验或双盲实验可以将实验者偏差和要求特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单盲实验指当被试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或主试不知道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的情况。对实验进行单盲,可以减小实验者偏差,而对被试进行单盲,则可以减少要求特征。当实验者和被试均不知道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时,称为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既可以控制实验者偏差也可以控制要求特征。
(3)无意识的实验者偏差和实验情境的要求特征在研究中出现的概率不一定相同,这很难精确的数量化,因为实验者和被试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会受到他们本身的身体状况、情绪、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影响,而各种研究的实验目的和设计也小尽相同,被试兴趣可能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总之,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使得这些问题对各种研究中出
现的概率有差异,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控制这些问题。
5. 1983年Jacoby 关于再认和知觉辨认的实验(见表)是怎样进行的? 怎样解释这个实验结果?
【答案】Jacoby (1983)的实验证明了外显的与内隐的记忆功能的分离。
(1)实验程序
①要求3组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视觉呈现的单词或心里想出来的单词。
,因此被试事先得小到关在“元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先呈现一排符号(xxxx )
于该单词的信息;
在“有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先呈现它的反义词,这样被试事先得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从而可以预料它;
在“想出”的条件下反义词首先呈现,但紧跟着出现一排问号,被试的任务是想出该单词来,而主试小呈现该单词。
②通过这种程序,Jacoby 巧妙地改变了被试完成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和意义加工的数量。
,因为被试事先无法预料该单词,但同时也要第一种条件下要求看清字形(感知觉的加工多)
求很少一点意义加工;
第二种条件要求较少的感知觉加工,因为反义词首先呈现,这样被试事先就得到有关呈现的单词的信息,但相应地涉及较多的意义加工;
最后,“想出”条件基本上不涉及感知觉加工,因为要求被试想出来的单词小在视觉上呈现出来,但是要求最大数量的意义加工。
③实验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
(2)实验结果
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显相反的结果。
(3)对结果的解释
两种测验之间出现了分离现象,这就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在功能上的分离。
6. 脑认知成像技术对于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脑认知成像技术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它对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在科学史上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的智力活动。就象天文学的发展有了望远镜,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显微镜一样,认知科学的发展开始有了自己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对于人类关于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其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
(2)认知神经科学的目标就是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尤其是应用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来研究“精神(智力)和大脑关系的问题”。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认知神经科学实现其对大脑活动的观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是认知神经科学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这些脑认知成像技术,通过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