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2.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3. 区别词
【答案】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
4.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5.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6.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7.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8.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二、简答题
9. 结合语法的性质特点,用具体例子谈谈汉语与英语在词类划分上的异同。
【答案】各种语言中根据各成分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词的类别,即词类,每种语言中词类的划分都是不一样的,英语和汉语的词类划分上有异有同,具体表现在:
(1)相同点
英汉都有实词和虚词之分,语法作用也大体相同。
(2)不同点
①词类划分依据不同
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静、具体与抽象等。
英语的词类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词义倒在其次。比如:英语有冠词,而汉语没有。英语冠词有时会给英译汉带来一些麻烦。
②词类划分注重点不同
汉语在词类划分方面同时注重词的功能和意义,而英语则主要根据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用作谓语,而英语中的red 只能与be 在一起才可以作谓语。这两种语言的某些词类即使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名称,但它们所包括的词却不一定一样。
b. 汉语的实词包括所有动词,而英语中的实词却不包括助动词。汉语中的助词不仅包括表示时态的“了”、“过”和“着”,也包括语气词“啊”、“呀”等。而英语中的助词(助动词)只包括帮助助动词表不时态和语态的be 、do 、have 和有限的情态助动词。
c. 两种语言具有同一名称的词类却有不同的用法。如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汉语中的名词只有少数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例如“孩子们”、“哥儿们”,一般的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而英语中名词可以分成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每当表示“不止一”的
意义时,可数名词就得用相应的复数形式。
d. 汉语名词可以直接作表语和状语。
10.什么是情景语境? 什么是上下文语境? 两种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之间有无影响?
【答案】(1)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上下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语言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2)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3)两种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影响。一般来说,情景语境越具体,对上下文语境的依赖就越小; 如果情景语境交代的信息不够充分就需要依赖上下文语境获取交际所必要的信息。
11.根据例子简要分析词类划分的目的和标准。
【答案】(1)词类划分的目的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2)词类划分的标准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①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的句法成分。例如“太阳、风景”在“太阳出来了。一湖滨的风景多美呀! ”等语句里充当主语或主语中心,“出来、美”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而虚词不做句法成分。
b. 组合能力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这有两种表现:
第一,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
,而不能跟副词“不”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等等。例如“太阳”能够前加数量短语“一个”
第二,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结合,表不什么语法意义等。例如“的”用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②形态功能
词的形态可分为两种:
a. 构形形态
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重叠为“研究研究”,“老实”重叠为“老老实实”,是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都布相同的形态变化,这就是不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b. 构词形态
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凿”这个语素,可单独成为动词,加词缀“子”就构成另一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