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Z0406专业基础知识之现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句型

【答案】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3.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

,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

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4.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5. 连读变调

【答案】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由“214”变调为“35”。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6.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7.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8.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二、简答题

9. 试把下列省级行政区简称字音的声母写出来,并写出全称汉字及其声母。

京( ) 沪( ) 津( ) 辽( ) 吉( )

黑( ) 晋( ) 冀( ) 蒙( ) 鲁(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陕( ) 甘( ) 宁( ) 青( )

新( ) 川( ) 渝( ) 藏( ) 滇( )

黔( ) 台( ) 港( ) 澳( )

【答案】京(J )北京(b , j ) 沪(h )上海(sh , h ) 津(J )天津(t , j )

辽(1)辽宁(1, n ) 吉(j )吉林(j , 1) 黑(h )黑龙江(h , 1, j )

晋(J )山西(sh , x ) 冀(J )河北(h , b ) 蒙(m )内蒙古(n , m , g )

鲁(1)山东(sh , d ) 苏(s )江苏(j , s ) 浙(zh )浙江(zh , j )

皖(w )安徽 闽(m )福建(f , j ) 赣(g )江西(j , x )

豫(Y )河南(h , n ) 鄂( )湖北(h , b ) 湘(x )湖南(h , n )

粤(v )广东(g , d ) 桂(g )广西(g 、x ) 琼(q )海南(h , n )

陕(sh )陕西(sh.x ) 甘(g )甘肃(g 、s ) 宁(n )宁夏(n.x )

青(q )青海(q 、h ) 新(x )新疆(x , j ) 川(ch )四川(s , ch )

渝(y )重庆(ch , q ) 藏(z )西藏(x , z ) 滇(d )云南(y , n )

黔(q )贵州(g , zh ) 台(t )台湾(t , w ) 港(g )香港(x , g )

10.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演变

①最早形成于先秦时代,称雅言;

②汉代称通语,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

③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称汉民族共同语为普通话,并确定了三项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1.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吗?

【答案】(1)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义项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如“鲁迅”概括了各个时期的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老年鲁迅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性别、籍贯、民族等,所以即使是专有名词也是有概括性的。

12.什么是双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有哪些类型?

【答案】(1)双宾语的内涵

双宾语又称双宾式、双宾句,是指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既涉及人又涉及物,因而带了两个宾语,而两个宾语间又没有结构关系的句子。如“王老师教我们英语”、“他送你两本书”。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

(2)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类型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要有“给出”、“取进”、“询间”、“称说”

,等意义。例如,“送”、“给”、“借,、“告诉”、“问”、“叫”等。

13.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也都可以重叠,但是重叠的方式和意义不同,请举例说明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其表达意义。

【答案】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谓语,也都可以重叠,但二者的重叠形式和表达意义是不一致的,具体如下:

(1)动词的重叠形式及表达意义

,限于表示可持续的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

,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 式,如“打扫打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 式,如“想想、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