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2.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3. 程序性记忆

【答案】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该类记忆需多次记忆方能获得,并且可无意识地被提取。

4. 格式塔

,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如知觉【答案】格式塔意为“完形”、“形状”

中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格式塔初始于1910年韦特海默对似动现象实验的观察,认为对静止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视知觉运动现象并非个别感受的综合,而是一种全新的现象,是一种无需再分析的知觉结构,即它本身具有整体性。

5.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6.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

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7.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8. 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

【答案】编码特定原则是指学习时对整个情境特征一起编码贮存的心理现象,即在学习时进

,如果检索时的内外在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行编码工作后(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时的内外在情境)

相似,则情境可提供额外线索,记忆较容易提取。

9.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10.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二、简答题

11.婴儿动作发展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答案】婴儿动作发展的主要规律包括三个原则:

(1)由上到下的原则。婴儿首先发展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才是脚的动作。

(2)由中心到四周的原则。婴儿首先发展头部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

(3)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的动作的原则。婴儿开始的动作主要是简单的大动作,意识参与的成分少,尔后逐渐发展起有意识参与的精细和复杂的动作。

12.请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两者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不同的侧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①情感是在情绪稳定固着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

②情感也可以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③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

④情感的性质决定着在一定情景下情绪表现的性质(肯定或否定)。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更多与生理需要的满足相联系,所以具有原始性; 情感更多与社会性需要满足相联系,所以具有社会性;

②在人类的个体发展历程中,情绪发生在先,而情感产生在后;

③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 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④情绪通常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不轻易外露,主要在行动中表现;

⑤情绪指的是感情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指的是感情的内容,是一种感受和体验;

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 只有人类才有情感。

13.什么叫做盲视? 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答案】(1)盲视

盲视是Weiskrantz 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产生了知觉行为和意识的分离,心理学家称之为盲视。盲区是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的,患者的头固定,一个光点慢慢从一只眼睛视野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患者看到光点后,光点回到边缘从另一角度再开始移动。这样过程重复多次,就能绘出视野中不能够识别的区域,称为盲区。

(2)对盲视的解释

对于盲视现象,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视觉系统:焦点系统和周围系统。

①焦点系统管系统的识别与再认,即膝状体一纹区视觉系统,它包括视网膜中央凹在内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视皮层区。周围系统管客体的定位,即视网膜背盖视觉系统,包括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及边缘区域,上丘和外纹状体。

②盲视病人因初级皮层区受损而全盲,虽然他们能正确辨认诸如运动朝向、不同波长光波、形状等刺激属性,但他们还是看不到任何东西。即病人的周围系统功能还残留,但焦点系统则因受损而不起作用了。

因此,盲视现象出现是由于病人焦点系统受损功能完全丧失而周围系统功能残存造成的。

14.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答案】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并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