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数学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在西方得到长足的发展,受到广泛的重视。数学交流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以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数学交流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言语理论等现代教育论对学生数学交流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实验寻找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对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高三(9)、(14)两个班级共107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实验。
对学生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前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数学交流的主动性和交流的深度不够,只是在就题解题方面受阻时进行交流,以找到答案为目的,缺乏深层数学交流的体验。同时分析了缺少有意义交流的主要原因:缺乏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欠缺;交流内容没有反映出数学思想,致使数学交流不深刻。
前期实验的做法为:交流内容的选择;交流过程的深入;交流时间的规范;交流方法的多样化;传统师生关系的改变;评价标准的改善。其结果是:虽然数学成绩有所下滑,但是更多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后期实验的改进做法是:加强学生课前独立思考;加强数学语言训练;进行有效分组;发挥交流骨干的作用。其结果是:实验班成绩较对照班大幅上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显著增高。
后期实验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数学交流意识逐渐提高,数学交流的习惯已初步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得到了加强;数学交流使学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仅以知识的获得为学习的根本目的,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素质的提高
最后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数学交流的经验和意义:数学交流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教育的本质发生了质的飞跃;独立思考和数学交流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益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探索出有效数学交流的模式和一些有效途径。
2、存在问题:应试教育仍然制约着数学交流的开展;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心理健康的欠佳制约着数学交流;虽然数学交流在数学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长期交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零散。
关键词:数学交流 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