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答案】自有新闻传播以来,新闻便担负起传播信息的任务,不是传播这种信息,就是传播那种信息。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是新闻的来源,新闻来自于信息。
(2)新闻要传播信息,但又不等于信息。
信息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消息,却又不能和新闻画等号。而新闻也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3)新闻有多种功能,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作新闻。
(4)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社会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天每时都有新的东西出现,而把旧的东西留在后面,生生不息,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闻要反映的就是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也就是对常态的某种突破。新闻是变化着的生活的记载,没有变化就没有新闻。
2. 座谈会采访和记者招待会采访在运作上各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答案】从新闻采访的主体与采访客体(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主控权的掌握及参与人数)这一层面上看,座谈会采访与记者招待会采访是正好相反的两种采访样式。
(1)座谈会采访的特殊要求
座谈会采访是指记者通过座谈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对象进行采访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在新闻实践中,搞好座谈会采访除了要遵循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则和要求外,还要十分注意掌握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①参加座谈会的人数要适宜。座谈会采访,邀请多少个对象为宜,应根据座谈会采访主题的需要决定。一般说来,一次座谈会采访以邀请四五个对象参加为好,最多不要超过十人。当然,对有些需要公开报道的座谈会,参加的人数可略多一点以显示其代表面。
②要认真做好会前的准备。举行座谈会采访之前,记者一定要把座谈采访的目的与要求告诉与会者,让他们有所准备。同时,记者要明确座谈会采访的范围和中心话题,以防座谈会上信马由疆“信天游”。此外,记者在会前还要尽量预计到座谈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对策。
③要采用漫谈、讨论的方式进行座谈。座谈会采访切忌“问答式”进行,要尽量使与会者小受拘束,畅所欲言。同时,在座谈会上,记者要注意发现和寻找引发漫谈、讨论的“由头”,使座谈会既开得生动活泼,又不断引向深入。在座谈采访中,记者应注意尊重对象,不要轻易打断对
象的发言。
④座谈会采访要与个别采访等相结合使用。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一般座谈会上,采访对象很难对事情的细枝末节、问题的具体看法谈深谈透,这就需要记者注意座谈会后及时对座谈内容整理、分析,并结合进行个别采访或跟踪采访。
(2)记者招待会采访的特殊要求
记者招待会采访,是指记者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群众团体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或称新闻发布会)所进行的采访活动。记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题,在具体运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会前要摸清意图。记者一定要注意事前打听清楚这个记者招待会的意图和内容,以便考虑是否出席,并且做好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对于不同的记者招待会,一般情况下,要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问题的重要性和这个国家当时的形势,决定是否参加; 同时也要考虑同邀请单位(或驻在国)的关系,如一些友好国家使馆的记者招待会,应当尽可能出席。记者一旦决定参加某次招待会,便应认真思考、准备一些问题。
②提问要开门见山,要讲究“质量”。在记者招待会上提问题,应该单刀直人,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同时,要注意所提问题应该是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问题,也就是社会、受众关汁的、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那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或者平平淡淡的、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只有高“质量”的提问,才有可能问出高“质量”的新闻。
③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记者除了要会问、会听之外,还要注意会观察,会记录。这对记者全面、准确地理解招待会的内容,搞好采访报道是有好处的。
此外,记者参加记者招待会还应注意仪表端庄大方,衣冠整洁,不卑不亢,遵守会场纪律。记者招待会的报道写好后,应送交主持人或其助手核实,防止信息失真或语言误差。
3. 简述观察的含义与特殊性。
【答案】(1)观察的含义
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活动,它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采访中的观察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察看体验活动。观察对于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观察。新闻采访对记者的观察有六点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2)观察的特殊性
①记者的观察应该有重点。在观察中有所侧重,能捕捉生动的细节,抓住事物的特点,获得事物中有价值的素材,写出精彩而富有感染力的报道。
②记者应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记者在观察时不但要看到事物的外在情况,还要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这要求记者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及时而深入的思考。
4. 新闻采访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案】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是要求新闻采访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事实。(1)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核心是求真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新闻存在的基础,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求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所在,也是新闻传播的一大规律所在。作为事实与新闻报道之中介的新闻采访活动,其根本的旨趣自然也就是要求真。
①求真,首先要求记者在其采访活动中一定要真诚,要真诚地对待我们所从事的新闻事业,真诚地对待我们所要面对的、所要服务的社会公众。
②求真,还要求记者在其采访活动中要自觉地同各种各样的干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观念或行为作斗争。从我国的新闻实践看,这种干扰既有来自外部的、社会的因素,也有来自内部的、记者自身的因素。自觉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我们每一个记者的天职。
(2)实事求是认识路线是对“客观主义”的扬弃
①新闻采访报道中的“客观主义”早先源于美国,当时是对党派报纸的煽情主义的一种反省,以后逐步形成并确立为一种新闻理念和采访报道的行为方式。尽管西方对“客观主义”有许多不同的具体解释,但基本点是一致的,即“新闻和意见分开”,新闻“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 记者的采访报道必须排除仟何偏见,“忠实地”记录事实,做到“不偏不倚”、“超阶级”、“超党派”。“客观主义”强调新闻与客观、与事实之间的联系,要求记者的采访报道要尊重客观,忠实于事实,这是符合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的,是有道理的。
②但是,“客观主义”把“客观性”作了绝对化的理解和阐释,只强调新闻与“客观”的联系,而无视、否认新闻与“主观”的联系,要求记者的采访报道没有任何倾向或意见,只能“纯客观”地“记录事实”,报道事实。这样,“客观性”便演变为“客观化”了,这种“客观主义”的绝对化的阐释,在新闻实践中是根本行不通的,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③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是要求记者的采访活动既要尊重客观,尊重事实,讲究“实事”,即按照认知对象的本来面目作出如实的直观的感性判断,以规定并赋予其特定的时空形式,同时. 又要以正确的立场、观念对待所要认知的事实对象,讲究“求是”。即在认识过程中,用科学的态度对感知对象加工整合,以使事实从“具象”走向科学的“抽象”。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认识并反映事实的真相,而不是肤浅地、片面地乃至荒唐地去“描绘”事实。
(3)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贯彻在于科学的认知方法论
事实的存在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其内部的多元结构的矛盾关系,又有其外部的多元环境的矛盾关系,更有其存在的原生相与人们对其多元认定的矛盾关系。贯彻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正确地认识与把握事实,势必要正确对待并处理好这此矛盾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论。具体地说,记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应该坚持这样四项与事实“打交道”的基本原则:
①实证原则
a. 坚持实证原则,就是要求记者要客观地、如实地认识和把握事实;
b. 坚持实证原则,首先规定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必须有一种强烈的“求实”意识。积极地探寻事实存在的本来面目一一存在的时间、地点、具体状态、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而不允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