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999影视理论专硕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馈
【答案】反馈是被作用部位反作用于作用它的上级部位。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传播学上的反馈是指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的反应,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2.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井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3. 群体压力
【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4. 二级传播理论
【答案】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20世纪40年代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理论假说。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的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一一意见领袖一一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人际传播的制约。
社会学家罗杰斯在考察农村革新事物的普及过程时,把大众传播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 而影响的传播则是
“N 级”的,其间经过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的中介。这样以来,两级传播假说便发展成“N 级传播”假说。
5. 休眠效果
【答案】休眠效果,又称睡眠者效果,是由霍夫兰等提出的一个劝服效果理论。这一假说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此理论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二、简答题
6. 你认为知沟中对知识的定义是否导致知沟理论“指责受害者”?
【答案】我认为知沟中对知识的定义是导致知沟理论“指责受害者”。
(1)美国的大众传播研究一直以来采取的是以传者为中心的模式,信源发出的信息是接受者希望得到的,接受者是被动的,整个信息传播过程是抽象的,脱离具体环境的。传播研究没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经典的知沟理论把公共事务和科学信息方面的信息差距定义为知沟,这显然没有从使用者的角度对信息做出界定,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公共事务和科学信息有价值,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意义是什么。
(2)从个人需求和微观层面人手研究知沟的原因,避免了对社会行为做出单因素的解释,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地把个人需求与社会结构割裂开来看。如何阐明社会结构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知沟假设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需要更为全面的解决结构与文化、宏观与微观矛盾的理论解释框架。
7. 谈谈休梅克和瑞斯影响媒介内容的类别。
【答案】“媒介之间议程设置的影响力一般是从《纽约时报》流向其他媒介”。他们发现,总体看来,是印刷媒介引导电视网的议程设置,而不是相反。
在克劳斯的《公共汽车上的家伙们》(TheBoysontheBus , 1973)书中,也对媒介之间的议程有过记载,该书记叙的是1972年新闻界报道总统竞选的情况。他在书中描述到:其他媒介的记者都越过肩头,看《纽约时报》的记者小阿普尔怎么写导语。这样,其他媒介的记者就知道在自己的报道中应该强调什么事情了。休梅克和瑞斯(1991)在吸收甘斯和吉特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5种影响媒介内容的类别:
(1)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
这类影响包括传播业者自身的特性,个人和职业的背景,个人态度和职业角色。
(2)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
大众媒介也时时受到传播者日常实践的影响,包括截稿时间及其他时间限制、出版物的版面要求、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写作结构、新闻价值、客观原则以及记者对官方信源的依赖。
(3)组织对内容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