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6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答案】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

①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小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小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则日益相对地下降,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由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因此,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日益相对地减少,有时甚至还会绝对地减少。

②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地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妇女和儿童涌进工厂;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纷纷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 人口的绝对量从而劳动力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

③这两个相反方面发展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劳动者失业,相对过剩人口形成。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的需求的过剩人口。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2)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流动的过剩人口,即在城市中存在的时而失业、时而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

②潜在的过剩人口,即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他们常常保留少量的生产资料和土地,似乎没有失业,但却潜伏在农村,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流向城市;

③停滞的过剩人口,即没有固定职业,只能找点零活在家劳动的人,他们的就业极不规则,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3)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①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随时都能获得可榨取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周期中,产业后备军就像一个储存劳动力的“蓄水池”,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生产周期变动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资本还可以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大量过剩人口使资本家不仅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到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迫使他们提高劳动强度或接受其他种种苛刻条件等,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因此,相对过剩人口即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一式存在的必然伴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2. 论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个人资本所有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再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资本所有制,最后,法人资本所有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势。

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及其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更加残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已不是唯一调节机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形象。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发生了第廿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③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成功地打开了一个缺口,社会主义制度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变成现实。

④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改良主义政党在英、法、西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获得执政地位。改良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总之,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瘤疾。

3. 联系实际论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①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2)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b.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