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案】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 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

2.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旱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4.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5.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价值观与价值判断、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组织设置、权力体系。

二、简答题

6. 试分析社会越轨的功能。

【答案】社会越轨,义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越轨的功能主要包括:

(1)负面功能社会越轨从下面几个方面导致社会功能失调:

①越轨行为的存在会毁掉他人守法遵规的动机;

②越轨可以毁掉人们对有组织社会生活的必要的信心;

③越轨可以破坏一个社会体系借以存在的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

(2)积极的功能社会越轨有时能帮助社会体系发挥作用,它有一些重要的社会功能:

①划清行为禁区的界线。社会规范所划定的行为禁区时常不明确,模糊不清,直到有人做出某种行为被当作越轨,才使该规范有了确切的定义。

②它能带来社会体制中所需要的变化。社会规范具有原则性、概括性,不可能列出一切情况。有些规则必须要打破时,就会因为一些成员的越轨行为而使群体中的其它成员都意识到某一条规则不太合理,从而改变这个规则。

7. 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范式?

【答案】科学中的范式是指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的、不言自明的一些信念和假设。社会学主要有以下理论范式:

(1)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①基本假设: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类似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②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它追求的是理论、概念和变数的精确性以及在研究目的和结论上的“价值无涉”。

③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学派、交换理论等。

④研究范式表现在,在强调经验材料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视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力图使社会学的研究通过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化等手段,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目标,进而实现理论知识体系和逻辑一一方法论手段相统一的日的。

(2)人本主义或反实证主义社会学

①在关于人与社会的假设上,人本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的产物,社会是与自然界不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依赖于人们所赋予它的意义。

②人本主义社会学主张,社会学不应当是价值无涉的,而应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应当依据人们对社会现象赋予的意义来解释社会现象。

③人流派主要包括社会互动理论、常人方法学、拟剧社会学等。

④人本主义社会学指责实证主义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特殊性、自主性与互为主体性,忽略了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抹杀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区别。

(3)反思性社会学

①假设的焦点是“社会学家的自我形象”,。这部分社会学家所侧重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问题:社会学应当做什么? 社会学本身遇到了什么问题? 社会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②社会学家所致力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一系列对

立。

③在反思性社会学中,对社会学自身的研究和认知、对社会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思,都是重要的主题。当代社会学家把科学研究过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反思,关注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关系问题,认识到知识生产与学术制度及其他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认识论背后的社会条件。反思性社会学中另外一个重要主题是社会批判。

8.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具有怎样的功能?

【答案】(1)社会化的含义

①社会化实际上是两个过程的结合:

一是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独特的个性和人格,学会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是社会成员、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一起行动,共同支持和维护社会生存与运行的过程。 ②从第一个过程来看,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从第二个过程来看,社会化小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是如此。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结构的运行、社会文化的期待等,都共同塑造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共同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2)社会化的功能

①形成和发展独特人格从社会化对十个人的意义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独特人格的人。

②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化在形成和发展独特人格的同时,还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需要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地位,领会与遵从群体或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任务。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并在这一过程中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③传递和延续社会文化社会化研究的文化角度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价值标准是指一个社会比较一致、比较持久的信念,对个人行为起到引导和稳定作用; 社会规范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生活规则,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三、论述题

9. 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政策:

(1)随着市场化导向的改革的深入,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①经济体制转轨使社会福利的供给模式发生了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实行统一包揽的政策。在这种体制下,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界线小清,或者说混合在一起。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企业、集体)不再也无力对社会福利统包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