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7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4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0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63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8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趋同论

【答案】社会趋同论认为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有民族都将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各国现代化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社会趋同论的理论基础是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性,它所受到的批评是认为它忽视了文化的作用。

2. 贫困文化理论

【答案】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3.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二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目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4.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

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5.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二、简答题

6.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答案】(1)社会失范的含义

①涂尔干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②默顿认为,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2)从这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

7.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主要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1)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过程。

(2)初级群体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雏形,它反映了社会的许多特征,如分工、规范、沟通、管理及思想意识等等,而且,初级群体又便于控制和观察,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初级群体的结构、过程与功能,增进对社会的认识。

(3)由于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因而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力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有行为科学的发展。

(4)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影响人们心理与行为的诸种因素,

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初级群体的改造和引导,发挥其正功能,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

8.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答案】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丁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1)社会运行状态与社会整合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整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反映这类关系的层次之间接触界面的宽窄。

(2)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一生中流动和代际流动,这两种流动都能有效地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

①一生中流动意味着个人同原有社会地位相分离并同新的社会地位相结合。

②代际流动意味着家庭中相邻的异代成员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使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变为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结纽带,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所特具的凝聚力和整合性来弥合社会层次间的隔阂。此外,大范围的异向代际流动有可能促进各家庭之间相对平等的实现,进一步消除个人之间垂直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论述题

9. 简要分析我国城市中的贫困问题。

【答案】随着城市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社会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贫困问题。

(1)在改革开放之前,通过单位体制,国家逐步实现了城市社会的重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各种各样的单位中去,单位承担了满足其成员各种保障需求的任务。这样,整个城市社会的显性贫困人口规模不大。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之间与单位内部都在出现分化,单位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与此同时,随着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单位体制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缺乏保障的人群。到90年代中期,随着“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大批职工失业、下岗,失去稳定的生活保障,甚至陷于生活困境。以这些人为主体的城市贫困人群通常被称为“城市新贫困层”,它的出现和扩大使得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凸现出来。

(3)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实际的失业状态,一些新增劳动力就业也发生困难,从而通过就业保障基本生活的机会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保障体制尚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为居民提供生活安全保障,甚至加重居民的负担。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和单位的关系发生变化,而将个人与社会重新协调起来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还没有确立,很多居民失去了社会组织的庇护和支持,无助感增强。因此,目前城市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确实堪忧,城市贫困己经成为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