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接受的角度看童话翻译---兼评《快乐王子》中译本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儿童文学;童话;翻译;接受;文学教育;娱乐功能

  摘要

近年来,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不是很多。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代表, 特别有利于发展儿童想象能力。许多优秀的外国童话,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等,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但关于童话翻译的研究却很少很少。由于童话读者即儿童具有其特殊性,童话作家在创作时往往预设儿童的接受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童话翻译。事实上,本文中就对此观点进行了尝试性论证。通过分析童话《快乐王子》几个译本,可以得出结论:儿童接受是童话英汉翻译的原则,它对翻译中词句的选择、修辞的传达以及文化差异的处理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即以儿童读者为中心来研究文本的接受效果,系统分析了儿童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儿童读者作为一个不可缺少、与译者密切相关的主体,他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和思维状态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儿童读者的不同期待视野与接受能力也会对译者的翻译策略造成影响。作者/译者与儿童读者之间的差异使童话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本文尝试探讨如下几个问题:1)究竟谁是童话翻译的主体?2)在翻译童话时,到底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了找出这两个答案,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1)为什么儿童文学翻译原则有别于成人文学翻译?2)儿童文学翻译和成人文学翻译的不同在哪里?3)和成人读者相比,儿童读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译者在翻译童话前必须具备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将会极大地影响儿童对童话的接受。本文将会紧扣上述问题,展开对儿童读者和童话特点的研究,最后根据这些特点,总结出一些童话翻译可以借鉴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