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文天祥对杜甫诗歌的继承

关键词:文天祥 杜甫 诗歌 继承

  摘要


摘要: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诗歌领域独领风骚,取得凌跨百代的卓越成就。有宋一代,杜甫享誉日甚。南宋文天祥深受影响,二者诗歌创作颇为相似。
本文分四章作论,以时间为序,逐章深入,对文天祥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和总结。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奉诏起兵勤王为界限,将其诗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就文天祥对杜甫和杜甫诗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评价作论,以及分析其前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后期诗歌从思想、风格、创作手法着点,对文天祥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首先从他们相似的思想根源和坎坷遭遇分析文天祥继承杜甫的忠君爱国思想;其次由文天祥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以及大度宏壮的诗风分析文天祥发扬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最后由文天祥继承杜诗“诗史”的笔法以及多化用杜诗名句和大量写作专集杜甫诗句的集句诗分析文天祥后期对杜甫诗歌体会更深。
文天祥之爱读杜诗是一以贯之的,在德祐(1275)以后,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亲身经历了亡国的惨痛、妻离子散、颠沛流离。这与杜甫在安史之乱的经历,何其相似。杜甫的诗篇,以其穷极的笔力,如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的唐代社会现实,有如司马迁纪传一样,里面包含了对国事的隐忧,对苟安忘危者的讥讽,对国家民族不幸的无比愤慨。因此,文天祥与杜甫,虽时隔几百年,但读到这些诗篇,就仿佛自己的设身处地一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他对杜诗嗜之尤至,体会甚深。杜诗以其“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而世称“诗史”。文天祥在德祐以后所做诗,无一不陈时事,并以诗史自况。这应该是他继承杜甫创作传统的主要原因。
文天祥今存诗歌八百多首。他以独特的方式继承学习杜诗,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头,杜甫的精神进入文天祥的精神视野,成为他的学习榜样。南宋的灭亡,成就了文天祥在诗史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