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题库>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 .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B . 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C . 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D . 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E . 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男性,20岁,持续光镜下血尿多年,尿蛋白仅0.175g/d,血压及肾功能正常。其父有相似病史多年。本例肾活检时测得其基膜厚度为270nm。本例可能的诊断应为:()。 家族性出血性肾炎。 IgA肾病。 Fabry病。 良性家族性血尿。 薄基底膜肾病。 Alport综合征的主要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 多基因遗传。 以上答案都不对。 骨盆骨折伴有失血性休克,经快速补充全血效果不佳,此时应首选()。 立即手术止血。 快速补充晶体。 选择性血管造影、栓塞出血血管。 立即手术止血并固定骨折。 腹带压迫止血。 高渗氯化钠(7.5%NaCl)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下列不正确的是()。 凡有大出血者,立即应用。 用量为4~6ml/kg,升压效果好,心率减慢,尿量增加。 输入250ml的效果相当于输注等渗液2000ml的复苏效果。 作用机制为提高血浆渗透压,把组织间隙及肿胀细胞内水吸出扩充血容量。 与分子量7万的右旋糖酐配伍使用,效果较单用好,而持续时间更长。 关于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大量失血、失液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 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脱水性休克。 诊断主要根据伤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治疗原则是尽快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代谢紊乱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 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进行连续性监测。 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休克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具体表现为:①微循环收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兴奋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外周血管包括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回流心脏,代偿性增加生命器官的供血,而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大大减少,使全身大多数的组织缺氧;②微循环扩张期:由于组织细胞缺氧,乳酸增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麻痹扩张,而小静脉仍处收缩状态,真毛细血管网瘀血,静脉压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缓慢;③微循环衰竭期:随着血流缓慢和酸中毒加重,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不断增加,血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过程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广泛出血。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