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题库>外科休克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高渗氯化钠(7.5%NaCl)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凡有大出血者,立即应用
B . 用量为4~6ml/kg,升压效果好,心率减慢,尿量增加
C . 输入250ml的效果相当于输注等渗液2000ml的复苏效果
D . 作用机制为提高血浆渗透压,把组织间隙及肿胀细胞内水吸出扩充血容量
E . 与分子量7万的右旋糖酐配伍使用,效果较单用好,而持续时间更长

骨盆骨折伴有失血性休克,经快速补充全血效果不佳,此时应首选()。 立即手术止血。 快速补充晶体。 选择性血管造影、栓塞出血血管。 立即手术止血并固定骨折。 腹带压迫止血。 休克时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是()。 神志。 肢体温度。 血压。 脉率。 尿量。 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休克除补充有效血容量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抗休克的重要内容,下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需注意的问题中,不正确的是()。 应在休克发生时尽早、足量使用。 纠正酸中毒,否则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发挥小。 血管收缩剂用量不宜过大,防止加重心脏后负荷或微循环障碍。 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微循环中的酸性代谢产物进入循环,加重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必须配合其他抗休克治疗。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况方面一般比动脉压要早,其正常值为()。 1~4cmH2O。 5~10cmH2O。 11~15cmH2O。 16~20cmH2O。 21~25cmH2O。 高渗氯化钠(7.5%NaCl)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下列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高渗氯化钠有加重出血的可能性,故应在出血控制后应用。另外,高渗氯化钠与分子量7万的右旋糖酐伍用,即配成7.5%NaCl/6%右旋糖酐70的抗休克效果,以及对维持机体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血浆容量、氧耗量、脏器血流量及存活率均较好,其用量仅为乳酸林格液的1/10。但存在的缺点是右旋糖酐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并干扰配血。因此,必须在输注前即抽取血标本配血。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