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5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8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12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14
一、简述题
1. 简述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协议的具体形式。
【答案】(1)垄断协议的概念
垄断协议,是指企业之间的联合协议或协同一致行为,也称联合行为。其通常是协议各方共同对商品的价格、数量、地区等进行限制,会阻碍、扭曲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交易。
(2)垄断协议的具体形式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协议有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两种具体形式。
①横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生产或销售同一类型产品或提供同一类服务而处于相互直接竞争中的经营者,通过共谋而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横向垄断协议具体表现为:a. 固定价格行为,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确定、维持或者改变价格,从而减弱或消除竞争的行为。b. 限制产量行为,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共谋限定商品的生产或供应数量的行为。c. 划分市场行为,即竞争者之间分割地区、客户或者产品市场的行为。d. 联合抵制交易行为,即多个竞争者联合起来不与其他竞争对手、供应商或者客户交易的行为。
②纵向垄断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环节而存在交易关系的经营者,通过共谋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纵向垄断协议的具体表现包括:①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②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③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反垄断法在概括地禁止垄断协议的同时,也允许乃至鼓励某些垄断协议的存在。
2. 账簿、凭证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账簿、凭证,是纳税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原始凭证,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监督的主要依据。主要内容如下:
(1)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办理纳税事项,按规定完整地保存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等纳税资料。
(2)发票由税务机关统一印制和管理,未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自行印制、出售或承印发票。
(3)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
3. 简述专业服务中介组织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答案】(1)专业服务中介组织的概念
专业服务中介组织简称专业服务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由一定专业资格的人员组成,并以提供专业技术性中间服务为经营手段的中介组织。
(2)专业服务中介组织的特征
①专业法定性
这是专业服务中介组织与其他专业服务性组织的重要区别,包括三个方面:
a. 组成成员(不包括辅助人员)资质的法定性;
b. 经营的法定许可性;
c. 分工范围的法律确定性。
②社会评价性
专业服务组织的中介性表现为它所提供的服务行为具有社会评价性。经济运行需要社会评价标准和活动作为中介才能完成。这种评价性的公信力内在因素来自其组成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信力,对外公信力主要源于社会的肯定和法律的认可。
③企业经营性
专业服务中介组织以企业形式运营,它也以营利为目的。
(3)专业服务中介组织的种类
我国常见的专业服务中介组织主要包括四类:
①合格评定机构;
②资产评估机构与保险公估机构;
③专业委托代理服务机构;
④公证与仲裁服务机构。
二、论述题
4.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它同民商法、行政法有哪些区别?
【答案】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等其他部门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特殊质的规定性:
(1)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不同于民商法所调整的民间社会经济关系
民间社会经济关系,是指民间社会的自然人和法人从事经济活动,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平等主体间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与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存在以下不同:
①在主体身份上,当事人以平等身份参与经济交换活动,_者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而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当事人身份不平等;
②在经济关系内容上,是互利、有偿和等价关系; 而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中不是等价有偿的关系;
③在经济关系形式上是自愿、协商关系; 而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不是自愿的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不同于行政法所调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关系
经济法所调整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是国家经济管理关系,是国家为了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总体或同总体密切相关的部位或方面实行某种干预、直接参与或指导调控。
行政法所调整的是国家行政管理关系,国家行政管理中一部分涉及经济领域,并具有经济性内容,因此这也是一种国家经济管理,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或政治秩序,保障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而对于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对国家机关自身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实施的日常性和一般性管理。
它们是不同性质和类别的两种经济管理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管理的目的、任务不同
行政管理在于保障国家各级行敢机关的行政活动正常进行,以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秩序。国家经济调节,则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参与或稽导调控,影响社会经济内在的结构和运行,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按照国家(社会)意志发展。
②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行政管理主要采取行政命令式直接管理。国家经济调节则需要从总体和宏观上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十预方式排除对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障碍; 或者由国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或者运用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指导调控。
③管理原则不同
行政管理贯彻命令与服从原则,近代各民主国家实行不同形式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经济调节,则特别强调社会总体效率和公平,要兼顾社会各方利益。
④管理内容与深度不同
行政管理涉及政治、治安、文教、卫生等非经济领域,此外,也包括一些经济领域。国家经济调节(按其直接目的)则只涉及经济领域。
⑤侧重的角度不同
国家行政管理,则主要是微观管理。国家经济调节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和宏观角度,来规划和调节其总体结构和总体运行,重在掌握和影响各种经济总量指标的变化。
⑥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主体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其中包括担负国家有关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国家经济调节主体由于经济调节的宏观性,不限于国家行政机关,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一些特别设立的专门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