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之《经济法》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5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8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12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808专业基础C 之《经济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15

一、简述题

1. 税法适用的救济方式和有关救济的规定有哪些?

【答案】税法适用的救济方式和有关救济的规定有: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2)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4)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2. 简述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标准及经济法基本原则具体内容。

【答案】(1)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各种经济法律规范之中的,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要被确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必须符合下列标准:①它必须是一种法的原则; ②它必须是一种经济法的原则; ③它必须是经济法原则中的基本原则。

(2)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由经济法主体利益协调原则和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法定原则构成。 ①经济法主体利益协调原则

a. 这里所说的“经济法主体”,包括各种经济法主体。对于经济法主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的划分。

b. “利益协调”不同于“利益平衡”。经济法主体利益协调原则的基本精神是,经济法主体的依法作为或不作为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就应依法获得相应的利益。

c. 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法性质的不同,经济法主体利益的协调具有重要区别。 ②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法定原则

a. 经济法主体法定,即经济法主体的种类、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条件和程序法定;

b.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法定,即协调主体的职权、职责法定和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程序法定,以及协调受体的权利、义务法定,他们的行为合法与否依法的规定为准; 。.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后

果法定,这包括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法定的有利后果(即有利的法律后果或肯定性法律后果)和法定的不利后果(即不利的法律后果或否定性法律后果)。

3. 简述产业结构法的基本内容。

【答案】产业结构法,是就一定时期内国家总的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进行立法,以此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贯彻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依据。

(1)综合性产业结构法,主要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①对产业结构长期政策的规定;

②对战略产业保护和促进的规定;

③对基础产业的巩固和促进的规定;

④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规定;

⑤对幼稚产业的推动和扶持规定。

(2)单项产业结构法,相关的主要问题有:

①对于那些需要重点扶持或重点限制的产业制定单项法律或法规。

②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立法应反映依法运用经济手段优化产业结构的特点,即依法对不同的产业,采取有差异的财政、税收、信贷、利率、工资等经济手段,同时政府也要采取指引、劝导协调的方式,必要时还要依法采取行政手段。

③各个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政策的依法运用,涉及与这些经济政策相关的经济法律(如财政法、金融法等)的协调一致问题。为此,有必要将产业结构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化:

a. 农业的产业管理法律规范。

b. 工业的产业管理法律规范。对工业的产业管理和调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c. 第三产业管理法律规范。这包括流通部门的产业管理法律规范,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的产业管理法律规范。我国第三产业管理法律规范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国家的产业向导,第三产业管理法律规范应确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二、论述题

4. 试述学界关于经济法产生的主要观点并作评析。

【答案】(1)关于经济法的产生问题,在国内外法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①观点一:经济法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

②观点二:近代经济法产生于19世纪末,不否认“市民革命以前的经济法的存在”。

③观点三:随着国家和法律的产生,经济法就产生了;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法形成一个新的法的部门。

④观点四: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

(2)对在经济法产生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的评析

①经济法产生的含义

经济法产生是指经济法这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形成。

②经济法产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a. 经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法得以在奴隶制国家产生的经济基础。

第二,奴隶制国家为了行使其管理经济的职能,陆续制定或认可了一系列经济法律规范,这是经济法得以在奴隶制国家产生的法制前提。

第三,奴隶制国家的立法者对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需要制定或认可相应的法律规范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是经济法得以在奴隶制国家产生的思想条件。

b. 经济法产生的时间:

第一,经济法的产生先于经济法学的产生,而不是相反。

第_,经济法的产生与否,决定于国家是否制定、认可了经济法律规范及其数量的多寡,而不在于“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否和经济法学说的形成与否。

③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而不是经济法律的总称。

④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根据,是国家制定、认可了大量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不能无视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