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商学院896教育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2. 筛选假设理论

【答案】筛选假设理论是指把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它是由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其创始人迈克尔•斯潘斯和思罗。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①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相应高。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②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③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雇主事先不能直接了解应聘者的能力,而进行专业培训需要承担相当的投资。但是,学校教育终究在入口(入学)和出口(毕业)进行过两次筛选,所以,雇主把教育的证书——文凭作为劳动力筛选的一种信号、一种标准来利用。④对一个寻找工作的人来说,受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号,对雇主来说,则是根据受教育程度信号挑选工人。某些西方学者认为,该理论描述和解释了70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并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3.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4. 教育体制

【答案】教育体制又称“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构成要素包括:

①教育决策体系。涉及各级政府、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权的划分和相互关系。 ②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体系。涉及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方式。

③教育调节体系。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协调各教育决策者的利益和目标。

④组织体系。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组织系统,包括各教育机构、教育单位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内容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各级各类教育的人事、劳动、工资管理体制,物资设备和财务管理体制,招生、培养、分配和就业体制,等等。

教育体制的实质在于解决如何组织和管理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国民经济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受一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制约,随一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变化而调整和改革。大体分两种类型:一为集权制类型,如法国;二为分权制类型,如美国、加拿大。

5.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结构等。

6.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也称教育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或教育经济效果,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经济效益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率,亦称教育投资的内部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为教育投入与教育直接产出的比较,以单位教育投入的产出或单位教育产出的投入衡量;二是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7. 教育规模

【答案】教育规模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所拥有的人、财、物数量的总和。其标志着教育发达的程度。教育规模从其内部活动结构看,可分为教育投资规模、教育设备规模及教师和学生规模;从纵向结构看,可分为学前教育规模、初等教育规模、中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规模;从横向结构看,可分为学校教育规模和社会教育规模。其受人口数量及其年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规模适当可产生较高的教育效益。

8. 财政性教育经费

【答案】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这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也称主渠道。我国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经费;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政府各部门用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国家财政偿还教育外资贷款的支出;国家财政其他预算内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的费用。

二、简答题

9. 影响教育成本上升和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教育成本处于不断的变动中,其变动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制约,如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等,具体来说,影响教育成本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促使成本上升的因素和促使成本下降的因素。教育成本的变动是者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影响教育成本上升的因素

①人员成本的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包括教育人员在内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就教育来说,表现为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不断上升以及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的标准不断提高。

②物质成本的上升,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用于教育的各种固定资产,数量在增加,质量

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固定资产需不断更新,从而导致教育物质成本的提高。

③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加,不仅使教育直接成本上升,也使教育间接成本上升。

(2)影响教育成本下降的因素

①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使固定资产得以充分有效的使用,人员也充分的发挥了其潜力,提高了效率,使教育成本得以下降。

②教育管理手段不断的进步,网络化电子化的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教育成本的下降。

10.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知识经济若从形态上讲,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若同工业经济相比,两者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动力不同:工业经济的推动力是蒸汽机、电气技术,知识经济的推动力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2)产业内容不同:工业经济主要是制造业;知识经济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支柱产业不同:农业——土地,工业——工厂,知识——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