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为体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交流、合作、思考、探究”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新增了许多活动内容,形成了“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相得益彰的新的教材体系。可以说,新教材的这两大体系,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比传统的地理教材更加丰富、活跃,将启发式教育、创新教育融入到了教材中,为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本文将从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新教材“活动板块”教学的要求出发,探讨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板块”适宜的教学模式。
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针对新教材中“活动板块”教学相对滞后的现象,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及对今后“活动板块”教学的现实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新教材“活动板块”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从课标新理念的角度出发,对“活动板块”在新教材中的地位、功能以及主要特征做了全面分析;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概要指出了制约“活动板块”教学的几大主要因素。第三部分,对开展“活动板块”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说明。“活动板块”教学蕴涵着建构主义的现代教学理念,渗透了能够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教学方法的多元智能理论,同时,地理教育教学理论为“活动板块”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学科理论依据和正确的方向。第四部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教材“活动板块”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调查的结果中探寻“活动板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的原因,为“活动板块”教学的有效开展拨开了迷津。第五部分,为了能够帮助地理教师针对不同的“活动板块”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提高“活动板块”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根据“活动板块”本身的内容特点几及其在整个教学单元中的作用,本文将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四册教材中的“活动板块”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板块”的特点进了深刻剖析。第六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板块”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原则做了简要说明。第七部分,某种教学模式的选择,必然具备了其实施条件。因此,本部分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等三个方面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每一种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和具体建议,确保每一种教学模式选择和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八部分,作为本课题的结尾部分,本文从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简要说明,相信,本文能够为广大的地理教师在“活动板块”教学方面提供有益借鉴和帮助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文在下述四个方面有了一点收获:
(1)对新教材的功能观和“活动板块”在新教材中作用的认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学活动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的革新,基本实现了学科结构体系的创新和教材组织形式的优化,在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找到了较为合适的结合点。以“活动板块”促发展是教材设计的核心──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做中学”。
(2)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新教材的所有“活动板块”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对“活动板块”教学的主要特征做了全面分析,为不同类型的“活动板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自制师生问卷调查表,首次针对“活动板块”的教学现状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了来自教学前线的第一手资料。
(4)在对新教材“活动板块”数量详细统计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板块”提出了较为适宜的教学模式,并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具体的实施条件进行了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