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642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制播分离、编营分离
【答案】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是我国传媒业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制播分离是指电台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大部分节目(主要是娱乐类、社教类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编营分离是指将内容生产(编辑部)和经营活动(经营部)分开,内容生产在不受经营的干扰下独立完成,以保证其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实施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有助于确保媒体集中精力做好新闻节目;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传媒业特别缺乏的经营人才,引入企业经营的灵活机制,实行真正产业化,从而迅速把传媒业做大做强。
2. 公共传播
【答案】公共传播是指政府、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信息传输和意见交流的过程。公共传播是信息在当代社会的一种传递方式,包括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和舆论传播(口头议论、道德评议等),也包括多媒体视频音频和网络媒体等最新传播形式。公共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①人际层面的公共传播,如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专家与公众进行的面对面交流。②群体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学校、商场、某个社区或组织内召开的小范围的座谈会。③组织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某个单位、公司或组织内传递信息。④大众层面的公共传播,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大众传媒传递信息。在公共传播中,新闻或信息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 新闻的接近性
【答案】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4. 亲身传播
【答案】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个信息,经人们口口相传,越到后面越失真。亲身传播可采用的方法有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等。
5.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是指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6.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真实性含义的基本要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细节准确真实; ②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致; 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7. 舆论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 ②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 ⑤评价性。
8. 每周评论
【答案】《每周评论》是指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创办的小型4开政治报纸,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次年8月被北洋政府查禁。《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机关报。它与《新青年》相互配合补充,“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团结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色彩,而且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但后因陈独秀被捕和李大钊出走,在胡适主持下,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转而大肆宣扬实用主义。
9. 手机出版
【答案】手机出版是指出版社以移动通信设备为平台,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信息发布、宣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的新型出版形式。在这里,出版社是内容提供商或文化事件发起者,而移动通信设备则成为新型传播渠道,它带给受众信息和广告发布的双重功能。目前手机出版最活跃的领域是手机小说。
10.发展新闻学
【答案】发展新闻学由西方一批学者和发展中国家一批学者共同探讨而得出。发展新闻学主
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虽然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育。
二、简答题
11.简述邸报的作用。
【答案】(1)邸报在客观上起了沟通信息的作用,阅读邸报者从邸报的内容中获取各种必要信息。
皇帝的圣谕一般包括重要官员的升黯、任免、褒贬,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指示,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官场的变迁、宫廷的动态。大臣的奏折一般是就全国重大问题向皇帝提出建议、要求,在奏折中报告有关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情况。各地力一的奏折一般报告本地力一的情况,向朝廷提出要求,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各地情况。
(2)封建王朝的最高当局在邸报上发布许多任免奖罚官吏的圣旨,恩威并施,驱使各级官吏为君主效忠。
①通过邸报上刊登的歌颂皇恩浩荡的大臣奏折,宣传君臣之道。
②通过邸报发布各种法令,使全国悉从君令。
③通过邸报来选登一些对封建王朝有利的材料,封锁一些消息。
12.简析媒体的负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从实际效果来看,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如今,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极其有限。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人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例如,《新闻记者》(1993年第9期)曾刊登《“长城”大骗局:新闻如何走入误区? 》一文写道: 沈太福及其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非法集资、侵吞集资款的大骗局的揭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惊。当这个骗局得手之际,沈太福曾得意地宣称:“从中央到地方,主要的电台、电视台及报纸和通讯社,没宣传、介绍过长城集团的恐怕不多了。”这句话虽然明显夸大了,但毕竟告诉我们,沈太福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半年内在全国17个城市骗得10亿元巨款,某些新闻媒介的误导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新闻媒介淡漠了人际关系
新闻媒介把个人和世界联系起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交流。但是家庭之间却变得封闭起来,许多人下班回家后就足不出户,关起门来不是看电视,就是听广播。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家庭内部,广播电视有时也会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不少发达国家往往一个家庭有几台电视机,各人看各人喜爱的节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