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答案】在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是一体的,但在西方传播学和新闻学有所分离,各自有不同的学科重点与研究对象。

新闻学曾是传播学的前身与源头之一,而传播学一旦形成独立的学科以后,与新闻学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分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不同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2)产生时间不同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应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 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

(3)研究领域不同

新闻学对媒介的研究内容只集中在新闻部分。报纸中新闻研究的是报纸的四大块—新闻、评论、广告、副刊,它主要研究前两块。广告研究近几年才起步,副刊只略微涉及; 至于电视,只研究其新闻部分,60%以上的娱乐节目不属于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广播亦然。而大众传播学对六大媒介的全部内容都研究,领域要开阔得多。

(4)研究侧重点不同

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媒介内部的规律,而传播学研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即效果研究,这部分约占70%o

(5)研究方法不同

新闻学以逻辑推理为主,以某个理论为依据,推导出很多理论,属于直观式研究。至于大众传播学,对批判学派介绍很多,因为我国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之十分相似。而且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问题、阴暗面。但不能因而误以为批判学派占有主导地位。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主流是实证学派,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远远超过批判学派。(6)学科背景不同

大众传播学的理论范式很多,涉及的学科广泛,如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流派繁多,观点庞杂。换言之,哲学有多少流派,大众传播学就有多少流派。相对而言,新闻学的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这是不利于它发展的因素。

2. 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答案】(1)人际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样式多,方法灵活。传播者小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递信息; 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力一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这是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是指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 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无论是哪一个方面,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的人际传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以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以及塔尔德的“社会模仿”理论中得到证实。

②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有一定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和“创新—扩散”等方面。

a. 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传者与受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会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形成两级传播的格局,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意见领袖将他获得的信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 人际传播对新事物的创新与普及也有重要影响。

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指出:在新事物创新与普及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 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响流生效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简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纵观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发展规律概括如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及和政府的关系。

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基本上分为三种: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从国家制度上看,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除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体制各有不同的特点。世界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形成的,由他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所有制主要为私营媒介,除中国外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为国营媒介或公营媒介,而中国的媒介所有制则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有限商业化体制,即国有性质、企业化管理。

此外,世界各国的新闻体制同时也受到他们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世界各地区的新闻事业总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经济实力的兴衰而兴衰。生产力水平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日益迫切,这就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读者群越来越大; 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容易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这就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④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技术手段。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当人们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时,必须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去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那只能是一种空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了传播工具的特点

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能够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互相取代。而这种特点是由几种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各自所采用的媒介所决定的。每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求得发展而不被淘汰,都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又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