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813数电与数据结构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给出的四种排序方法中,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与排序方法无关的是( )。
A. 选择排序法B. 插入排序法C. 快速排序法D. 堆排序法 【答案】A
【解析】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第i 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则是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和
2. 用希尔排序方法对一个数据序列进行排序时,若第1趟排序结果为趟排序采用的增量(间隔)可能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对于A , 增量为2, 那么9, 4, 7, 20, 15是一组,而它们是无序的,所以A 错误 对于C , 增量为4, 那么9, 7,15是一组,而它们是无序的,所以C 错误
对于D , 增量为5, 那么9, 8是一组,降序,1,20是一组,而它们是升序,所以D 也错误。对于B ,分为3组:都是升序有序,所以B 正确
3. 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 地址是( )。
A. 目的物理地址 B. 目的IP 地址 C. 源物理地址 D. 源IP 地址 【答案】A
【解析】交换机会监测发送到每个端口的数据帧,通过数据帧中的有关信息(源结点的MAC 地址、目的结点的MAC 地址), 就会得到与每个端口所连接结点的MAC 地址, 并在交换机的内部建立一个“端口-MAC 地址”映射表。建立映射表后,当某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交换机会读取出该帧中的目的结点的MAC 地址,并通过“端口-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迅速将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注意这里的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关于IP 地址的选项是不对的,因此答案为A 。
和该趟排序
交换,使
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
分别变为新的有序区和新的无序区。
则该
4. —
组记录的关键码为
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
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
【答案】C
【解析】快速排序是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
第一次比较:46比84小,不交换; 第二次比较:40比46小,交换,此时为第三次比较:46比79小,交换,此时为第四次比较:38比46小,交换,此时为第五次比较:56比46大,交换,此时为
一次划分结束。
5. 下列关于SMTP 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 只支持传输7比特ASCII 码内容 II. 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 III. 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 IV . 支持从邮件服务器向用户代理发送邮件 A. 仅 I 、II 和 III B. 仅 I 、II 和 IV C. 仅 I 、III 和 IV D. 仅 II 、III 和 IV 【答案】A
【解析】根据下图可知,SMTP 协议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也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信息。SMTP 协议只支持传输7比特的ASCII 码内容
6. 数组
A.55 B.45 C.36 D.16
中含有元素的个数( )。
【答案】B
【解析】该数组为三维数组。其个数为
7. 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性为( )。
【答案】D
【解析】顺序查找的事件复杂度为度为
因为折半查找是查找效率最高的算法,它的事件复杂
8. 在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答案】C
【解析】OSI 参考模型中,下层直接为上层提供服务,而会话层的下层为传输层。
9. 将森林F 转换为对应的二叉树T , F中叶结点的个数等于( )
A.T 中叶结点的个数 B.T 中度为1的结点个数 C.T 中左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D.T 中右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答案】C
【解析】森林转化为对应的二叉树是‘孩子-兄弟’存储的,即左孩子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孩子节点,右孩 子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兄弟节点,所以在T 中左孩子指针为空则代表它在森林中并没有孩子即为叶结点。所以 选C
10.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
A. 界地址保护 B. 程序代码保护 C. 数据保护 D. 栈保护 【答案】A
【解析】对于连续分配算法,无论固定分区或动态分区方法,程序都必须全部调入内存,不同的进程放于不同的内存块中,相互之间不可越界,因此需要进行界地址保护。通常的界地址保护方法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考生要注意本题与虚拟存储方法的区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