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基本状况一直是教师累、学生苦、耗时多、费力大,而许多学生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别说高中,即便初中有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已是苦不堪言,产生了很大的惧怕心理。新课程改革力图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入手,降低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但调查现状表明,数学教学的状况仍不容乐观。深入分析,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差,解决的基本方法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首先通过深入的研究得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涵义,然后结合当前已有研究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与访谈得出初中数学高效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特征以及高效率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目的在于能为我们目前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理论与方法。
本文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应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前提下的高效率的数学教学。高效率的数学教学的实现来自于教师教的高效率和学生学的高效率。初中数学高效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特征为:在观念上(1)树立全面的质量效率意识;(2)既承认学生的独特个性,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将教学理解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4)具备数学教学反思意识。在教学行为上(1)注重数学思维的教学;(2)注重数学教学中的理解问题;(3)注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4)教学中既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5)有较高的课堂驾御能力;(6)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初中生数学高效率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为:在情感上有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适度的学习动机;在意识方面有向时间要效率的意识;在认知方面有较强的数学理解力,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注重思维训练;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善于反思。
本文认为,教和学都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特征,但也有共性的方面。因此,对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既要避免完全陷于技术化的思维套路,但也要形成必要的策略。所以本文对于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采取观念和策略两方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过程所采取访谈及调查法,由于受被调查人主观性及初中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