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精神卫生中心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变态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恋型人格障碍

【答案】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突出特点有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这不仅另他人无法忍受,也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0.4%。

2. 森田疗法

【答案】20世纪20年代初,森田正马在日本创立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及其理论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解释了所谓“神经质症”的产生和发展,并提出针对“神经质症”的治疗方案。森田疗法认为神经质症的形成,是因为本来存在着的疑病素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之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造成神经质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从而引起精神拮抗作用加强所导致的。他将神经质症划分为普通神经质、强迫观念症和发作性神经质三种类型。

(1)疑病素质与适应不安

①疑病素质

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的出现是以疑病素质为基础的。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按森田正马的理论,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一种人类本性生存欲的表现。正常的生存欲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过强的生存欲伴随着对死亡的过度恐惧。为了排除这种“病态的”现象,个体对外界的关注开始下降,精神活动完全向内,陷入精神的内部冲突之中,导致神经质症状的产生。

②适应不安

森田正马的学生高良武久提出了“适应不安”。适应不安是指为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自身的心身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问题而烦恼。处于青春期的人和较为内向的人容易出现适应不安。高良武久认为,适应不安所伴随的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虽然让人不快,但是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机制。如果人

们试图否认这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这必然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

(2). 精神交互作用

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这一敏锐的感觉反过来吸引更多的注意,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

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精神交互作用解释了神经质症状发展的过程。

(3). 精神拮抗与思想矛盾

神经质症的症状给神经质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人的精神活动有一种对应和调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于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肌的作用,被称为精神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常常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心理出现。森田疗法认为产生精神冲突、苦恼的根源在于希望客观事物按照自身的主观愿望产生某种变化。对于恐怖、不安、苦恼等令人厌恶的情绪,神经质症患者总想用“理应如此”“必须这样”的思想愿望试图避免和消除这些情感,这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思想矛盾,造成神经质症状。

3. 神经性贪食症

【答案】20世纪初认为暴食、呕吐、导泻等症状是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

1959年,美国人A.J.Stunkard“进食模式与肥胖”的文章发表后,才出现“贪食”这一术语,并得到大家的公认。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组症状在疾病分类学的地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和分歧。

1979年,英国的GeraldRussell 首先提出使用“神经性贪食症”这一术语,逐渐被公众接受。 1980年,神经性贪食症首次作为进食障碍中的一组综合征,被列入DSM-Ⅲ中,得到认可。 至今学者们对该综合征的确认及其在诊断分类学中的地位等方面仍存在着分歧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的关系上。主要分为以GeraldRussell 为代表的英国派和以DSM-Ⅲ制定者为代表的美国派。

①GeraldRussell 提出神经性贪食症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慢性阶段,是不进行自我控制的神经性厌食症。即认为神经性贪食症可被视为持续的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这两者在精神病理方面是相同的。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倾向采纳Russell 的观点。

最近有研究者发现,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应该具有相同的心理病理核心,神经性贪食症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失败”了的神经性厌食症。

②美国派学者则提出,神经性贪食症是完全有别于神经性厌食症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单元,这是他们与Russell 的根本分歧。

4.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狗的唾液分泌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是以前的中性刺激(CS )在通过与无条件刺激(US )的多次结合出现而获得的引发生物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经典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不是盲目的或自动的。只有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而且两者时间间隔比较短时才能形成。

(1)习得: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之后,条件刺激单独出现就会引发条件反射。

(2)消退:经典条件反射被习得之后,不会被简单地忘掉。然而,如果CS 在没有US 伴随的情况下重复出现,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3)自发恢复:消退并不等于消失,一段时间后,当再次给狗呈现铃声的时候,狗可能会再次分泌唾液。

(4)泛化:即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产生无条件反应。

在变态心理学中,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重要性在于许多情感反应可以被条件化。行为主义科学家认为,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用来解释恐怖症的产生。当一个原本中性的刺激多次和一个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无条件刺激配对出现之后,中性刺激就可以引发强烈情绪反应。

二、简答题

5. 如何看待中国女性自杀比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

【答案】(1)自杀的原因

①疾病: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常见因素之一。

②婚姻、职业等生活压力:离婚、守寡、鳏独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都高;单身者的自杀率为已婚者的两倍;没有子女的女性较有孩子的母亲更易于去自杀;低收入者自杀率更高;高职业压力者自杀率高。

③看待问题的方式:面对挫折、压力、不良情绪时的反应。

(2)女性自杀率更高

①从疾病角度看:女性的患抑郁症的几率比男性高1.5〜3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女性自杀率显著高于常人。

②婚姻、职业等生活压力:受中国传统的影响,离婚、守寡、单身、没有子女的女性可能感受到更大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

③男性思维方式偏理性,而女性更感性,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或是由于一时冲动产生自杀念头。以往男性自杀成功率高,而女性中的自杀企图者更多,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女性的自杀成功率迅速提高。

④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企图自杀者中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而在自杀成功者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但近期的资料指出,女性的自杀成功率正快速提高,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会文化变迁有关,包括性别角色的变化。

6. 简述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1)超自然的解释

【答案】异常行为被认为是鬼魂或神灵附体,巫医和巫术被认为是针对这种鬼神附体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现在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仍然沿袭着这类古老的治疗方式和对异常现象的解释。

(2). 中医的解释与医学治疗

答:中医以阴阳不平衡来解释心理异常的发病原理,采用禁食、服药和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心理异常的人。

(3). 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