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精神卫生中心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变态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强迫症(OCD )
【答案】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2. 神经性贪食症
【答案】20世纪初认为暴食、呕吐、导泻等症状是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
1959年,美国人A.J.Stunkard“进食模式与肥胖”的文章发表后,才出现“贪食”这一术语,并得到大家的公认。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组症状在疾病分类学的地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和分歧。
1979年,英国的GeraldRussell 首先提出使用“神经性贪食症”这一术语,逐渐被公众接受。 1980年,神经性贪食症首次作为进食障碍中的一组综合征,被列入DSM-Ⅲ中,得到认可。 至今学者们对该综合征的确认及其在诊断分类学中的地位等方面仍存在着分歧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的关系上。主要分为以GeraldRussell 为代表的英国派和以DSM-Ⅲ制定者为代表的美国派。
①GeraldRussell 提出神经性贪食症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慢性阶段,是不进行自我控制的神经性厌食症。即认为神经性贪食症可被视为持续的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这两者在精神病理方面是相同的。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倾向采纳Russell 的观点。
最近有研究者发现,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应该具有相同的心理病理核心,神经性贪食症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失败”了的神经性厌食症。
②美国派学者则提出,神经性贪食症是完全有别于神经性厌食症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单元,这是他们与Russell 的根本分歧。
3. 心理障碍
【答案】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分属于心理学和医学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许多相同的障碍进行研究,其结果相辅相成。
4. 性别认同障碍
【答案】性别认同障碍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异己性别的身份认同(不仅仅是想以作为另一性别而获得社会文化上的好处)。患者为自己的性别感到持久的不舒服,或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性别角色很不合适,性别认同与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不一致,强烈地希望成为异性,常常寻求各种方法试图改变他们的身体和性征。
性别认同障碍可发生在儿童期、青少年或成人期。
二、简答题
5. 躁狂发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典型的躁狂发作起病往往很突然,一次躁狂发作可以持续数天到数月,终止经常也和发作一样突然。
(1)情感高涨与易激惹
这是诊断躁狂发作的本质特征。其典型表现是,患者感觉极好,将世界看得十分美好,对他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都充满了热情。情感高涨在多数情况下与环境是协调的,但这种夸大的情绪往往混杂着易激惹的成分,以他们高度的陶醉感的体验,躁狂发作者往往认为别人行为迟缓、笨拙碍事。
(2)自尊的膨胀
躁狂发作病人总把自己看作是充满吸引力的、重要的、强有力的人物,能在他实际上没有什么才能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3)睡眠需要减少
躁狂发作患者的睡眠需要明显减少,他们整夜可能只需要睡2〜3小时,但第二天精力仍比平常充沛得多。
(4)言语增多
躁狂发作者总是试图大声、快速、持续的讲话。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双关语、音联、意联以及无关联的细节和患者自己感到好笑的笑话。
(5)思维奔逸
躁狂发作者总是不停地思考,他们的思路也总是飞快地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
(6)注意力分散
躁狂发作者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当他们在做一件事和讨论一件事时,他们会注意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并且很快地将注意力转向它们。
(7)精力充沛
高涨的心境通常伴随着对休息需要的减少,活动的増加。
(8)行为鲁莽
躁狂发作病人的安乐浮夸感常使得他们陷于易冲动的和不听劝告的行为中。
6.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比理解成人心理障碍更加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源于什么?
【答案】(1)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儿童发展速度不同。观察到的问题是属于发展性的滞后,还是属于需要重视和干预的心理问题,需要更加仔细地辨识。
(2)儿童通常不能用语言把自己的问题表述出来。通常他们多以不适当的行为方式表达其痛苦,家长和老师可能会错误地理解而他的行为方式。
因此,在界定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时必须十分谨慎。
7. 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有哪些,这些诊断体系是依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答案】常见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包括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
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2)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 是由WHO 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ICD-10是在各国精神病学家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参考了各国的诊断标准,包括DSM 体系,在某些方面兼顾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诊断分类的考虑。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 是我国精神病学工作者多年努力的成果。始于1958年,于1981年第一次公布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于2001年正式出版了CCMD-3。该版本进一步向国际上疾病分类靠拢,多数疾病的命名、分类方法、描述、诊断标准都尽量与ICD-10保持一致。
8. 焦虑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弗洛伊德按焦虑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三类
(1)现实性焦虑:产生于对外界危险的知觉。
(2)神经症性焦虑:意识到自己本能冲动有可能导致某种危险,焦虑的来源在于潜意识的本我(id )。焦虑的来源可能不为焦虑的人所认识,但焦虑总是能意识到的。神经症性焦虑可有三种表现形式:
①“游离型”焦虑:在某些有焦虑倾向人群中尤为多见,源于总是害怕本我可能控制自我,使自我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以致他们总是杞人忧天地担心要发生可怕的事。焦虑可能游离开而依附于别的地方;
②强烈的非理性恐惧,临床上叫做恐怖症;
③惊恐反应。
(3)道德性焦虑:这种焦虑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原因是自我意识受到来自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