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政策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利益
【答案】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而不是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公共利益表示构成一个政体的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它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公共政策应该最终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不只是几个人的福利。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有助于评估和理解政策过程,它基于社会价值回答了既定政策的目标是否值得实现这一问题。
2.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3.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推断法。依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 线性模型又可依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称为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4. 政策监测
【答案】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测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测可以分为事前监测、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三种。
5.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6. 事中监测
【答案】事中监测是指在政策运行过程中,实施同步监测,记录政策实施的变化,评估执行的效果,一旦发现与原定的政策日标不一致的地方立即采取纠偏措施,提出调整意见,促使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的一种政策监测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事前检测和事后监测。
二、简答题
7. 简评上述几种有代表性的政策分析过程框架。
【答案】政策分析是如何进行的,并没有单一的、普遍同意的过程程序、框架或格式。几种有代表性的框架是:
(1)奎德的模型
奎德在《公共决策分析》一书中认为,政策分析的过程与其他系统过程一样,可以看作一个由初始阶段、持续阶段和终结阶段所组成的过程; 政策分析过程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依赖于被研究的问题及其脉络。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逻辑上相联系的环节:规划—澄清和约束问题,并决定目标; 搜索—辨别、设计和筛选方案; 预测—预测未来的环境或运行情况; 模式化—建立和应用模型去决定结果; 综合—比较和排列方案。具体来说,政策分析是包括如下活动及其循环反复的过程。
(2)琼斯的模型
琼斯在《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详尽的政策分析框架模型。他认为,过程是一系列准确地实现一个目的的行动或操作,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感知/定义; 集合或累加; 组织; 代议; 确定议程; 规划; 合法化; 预算; 执行; 评估; 调整/终结。琼斯认为,这个过程框架是对拉斯韦尔的八大功能活动因素及其过程的发展。
(3)帕顿和沙维奇的模型
卡尔. 帕顿、大卫. 沙维奇在《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包括六步的过程。这六个步骤分别是:问题界定、评估标准的确定、备选方案的确认、备选方案的评估、备选方案的比较、结果的评估。
(4)韦默和维宁的模型
戴维.L. 韦默和艾丹.R. 维宁在《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一个改进了的理性主义政策分析模式。认为,巴顿和萨维斯基等人的政策分析模型(定义问题、制定评价标准、明确备选政策、展示备选方案并从中挑选、监督并评价政策结果)常常从“定义问题”开始,接下来的步骤可以说属于“解决问题”。这一模型没有给予定义或解释问题应有的地位,未能充分考虑定义、解释和模拟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因此,韦默和维宁提出了一个将分析过程分为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分
析两个主要部分的框架。
(5)斯托基和扎克豪斯模型
斯托基和扎克豪斯在《政策分析入门》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五步的过程模型,即决定重要问题和追求日标、确定备选的行动过程、预测每个备选方案的结果、确定衡量备选方案成就的标准、表明偏好的行动选择。政策分析可能以从一步到另一步的顺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并且必须在各个步骤中循环反复,但在分析过程中,这些基本步骤是不可或缺的。
(6)西蒙的模型
西蒙在《管理决策新科学》」书中对决策分析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分成如下三个阶段:情报活动—寻找需要做出决策的环境因素; 设计活动—探索、发展和分析可能的行动方案; 抉择活动—从可行的行动方案中选择较佳的一个。
(7)霍格伍德和冈恩的模型
霍格伍德和冈恩在《现实世界中的政策分析》中认为,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应包括以下九个环节:决定做决策(议题搜索或议程确立); 决定如何做决策(议题过滤); 问题界定; 预测; 确定目标及其优先性; 分析备选方案; 政策执行、监督和控制; 政策评估和评论; 政策维持、延续和终结。
(8)索伦森的模型
索伦森对美国白宫的决策实际进行研究,发现了如下一套分析步骤:查明事实,确立目标,界定问题,根据可能牵涉的细节及其变化,对可能的解决方案作详细的分析,列举每个解决办法可能产生的后果,推介并抉择最后方案,抉择后的沟通,执行上的准备。
(9)城市研究所的模型
城市研究所提出的分析进程模型包括如下各步:界定问题,确认相关目的,选择评估标准,说明当事人群体,确认备选方案,估计每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决定每个备选方案的效果和提出有关的发现。
8. 简述政策评估的标准。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政策评价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它们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环节。选择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不仅取决于评价目的和评价者,而且还决定于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具体而言,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
(1)投入工作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2)绩效。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政策对客观事物与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3)效率。指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公共政策分析经常讨论的是“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两种。
(4)充分性。满足人们需求、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5)公平性。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不一样。
(6)适当性。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具体地说,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