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政策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推断法。依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 线性模型又可依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称为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2.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力一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由这一假定出发,公共选择理论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的理论解释。根据这种途径,投票者更像是一个消费者; 压力团体可以看作政治消费者协会或有时作为合作者; 政党变成企业家——他们提出竟争的一揽子服务和税收的交换选票; 政治宣传等于商业广告; 政府机构就是公共公司一一它们依靠动员和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以掩盖成本。

3. 有限理性模式

【答案】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4. 最优化模式

【答案】最优化模式又称规范最优模式,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式。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最优模式。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德洛尔将最优化模式

的分析过程分为3个阶段18个步骤。

5. 德洛尔

【答案】叶海卡. 德洛尔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为政策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思想被称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德洛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作为公共政策的奠基人之一,德洛尔批判地继承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为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教育机构进行了探讨,推动美国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课程。德洛尔还提倡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政策分析家。从德洛尔开始,政策学家开始重视政策分析。当然,德洛尔的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德洛尔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6.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是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种。

二、简答题

7.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作为一个新学科,公共政策学具有以下范式特征:

(1)公共政策学所主要关心的是理解和改善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主要关注全社会的指导系统,特别是政策制定系统及产生更好的政策,它直接关注的并不是具体政策问题的内容,而是改进了的政策制定系统的方法和知识。

(2)公共政策学所研究的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层次,即地方的、全国的和跨国的政策制定系统。政策制定系统的次级因素因其在政策系统中的作用而构成政策科学的主题。所以,公共政策学处理个人的、团体的和组织的决策过程,并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观点上看待它们。然而,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制定密切相连。

(3)公共政策学在传统的学科特别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架起桥梁。政策科学必须整合于来自各种学科的知识,构成一个集中关注政策制定的跨学科。它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融合为基础,但也吸收来自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素。政策科学一方面包含着多元的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基本统一的。

(4)公共政策学在通常纯粹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在政策科学中,这两种研究的整合是通过接受政策制定的改进作为最终目标而取得的。因此,真实世界构成政策科学的主

要实验室,而大部分抽象的政策科学理论的最终检验是看他们是否对政策制定的改进有所贡献。然而,政策科学的发展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抽象理论的建构。

(5)公共政策学除了使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外,还将不证自明的知识和个人的经验当作重要的知识来源,努力提炼政策实践者不证自明的知识,并将高水平的政策制定者吸收进来,作为政策科学建设的合作者,这是公共政策学区别于当代常规科学(包括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6)与当代常规科学一样,公共政策学关心工具规范的知识。但是公共政策学对于“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困难是敏感的。它试图通过探索价值内涵、价值一致性、价值成本和价值承诺的行为基础而对价值选择做出贡献。因为公共政策学突破了当代科学与伦理学、价值哲学的严格界限,并将建立一种操作的价值理论作为政策科学的一部分。

(7)有组织的创造性构成公共政策学各部分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鼓励和刺激有组织的创造性乃是公共政策学的一个主题和重要的方法论之一。

(8)公共政策学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它将现在看作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桥梁。因此,它拒绝当代科学尤其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非历史的方法。它既强调历史的发展,又强调未来的方面,以此作为改善了的政策制定的脉络。

(9)公共政策学对于变化的过程和动态的情境十分敏感。对于社会转变的条件以及指导变化的政策制定的强烈关注构成政策科学的基本模式、概念和方法论的前提条件。

(10)公共政策学涉及系统化的知识和结构化的合理性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贡献,但是公共政策学明显地认识到超理性过程(如创造性、直觉、魅力和价值判断)和非理性过程(如深层动机)的重要作用。为更好的政策制定而探索改善这些过程的方法是政策科学的一个整合部分。

8. 简述政策分析的五种基本模式。

【答案】在现代政策分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析模式。其中有五种基本的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comprehensive-rationalmodel

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pure-rationalitymodel ),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2)有限理性模式(boundedrationalitymodel )

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3)渐进模式(incrementalistmodel )

渐进模式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其内容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