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0205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超中性

【答案】把旨在保持动态均衡的目标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人口的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都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大); 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2.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答案】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关于汇率机制和货币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着重要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和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最佳。西方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有关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概念,即指由一些符合一定标准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在这种货币区内,各成员采用固定汇率制并保证区内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其最适度性表现为,这种货币区能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弹性的对外汇率实现三个目标:区内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对外收支平衡。关于组成这种货币区的标准问题,经济学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研究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目的是试图分析各国经济的结构特征,并就这些特征给出某些标准,使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组成货币联盟。同时,它研究一国加入一个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认为,加入货币区将为加入国带来好处,当然也得付出某些代价。

3. 国际收支调整(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

【答案】国际收支调整是指一国政府从本国经济发展的自身需求出发,或出于对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压力的考虑,对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调整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过程。国际收支调整的原则:①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类型选择恰当的调节方式; ②选择国际收支调节力一式时必须注意国内经济均衡; ③选择调整力一式时要注意外界的阻力。国际收支调节的主要政策措施:①财政政策,主要是运用财政支出增减和税率的变动来刺激或抑制国内总需求,进而影响进出口需求,达到调节目的; ②货币政策,主要运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资本流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③汇率调整,通过本币升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内经济避免受外部经济干扰; ④直接管制政策,即指国家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干涉的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 ⑤国际经济合作。为了实现全球国际收支平衡,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通过建立区域性集团、废除贸易壁垒,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各国得到随时所需的货币等方法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⑥国际信贷,通过资本输出输入来调整国际收支,使其恢复平衡。

4. 政策性银行

【答案】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一般政策性银行不直接吸收存款,不具备存款创造的功能,其业务活动特点决定了政策性银行不在普通银行法约束范围之列,一般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其业务行为,为政策性银行开展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对政策}h}银行的监管,应由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监管。我国现阶段政策性银行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

5. 资本充足率

【答案】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比率中的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只有这些资产才有必要考虑其保障程度。

这一指标不必用资本给予保障的资产排除在外,较多体现了资本的“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功能。

作为国际银行监督管理基础的《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其目标标准比率为8%。

6.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再贴现利率的变化,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一般提高再贴现率,反之经济不振时降低再贴现率。其主要缺点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被动性。

7. 国际信用

【答案】指国与国间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授信国通过借贷资本推动商品输出,而受信国则利用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主要形式有出口信贷,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贷款,补偿贸易等等。国际信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形式之一。

8.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二、简答题

9. 简述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答案】(1)资本市场的概念、作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借贷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的形成,它有效地动员民众的储蓄,将其合理地分配于经济部门。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混乱、金融工具缺乏、投机性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远远不能发挥出资本市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配置资金,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并将其合理地分配于各个经济部门。只有在资本市场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发展之后,这种配置资金的功能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并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很明显我国的资本市场离有效资本配置的水平还相距甚远。仅仅粗略地看一下我国内地两个交易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有太多的企业没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事实上连续2年或3年亏损的公司越来越多,1999年约有1/3的上市公司经会计师审计后被出具了有保留的审计意见。

②改善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十分不合理,过分依赖于银行和间接融资,这就导致了融资风险过度集中十银行的不合理现象。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的贷款占企业债务的80%以卜,而这个数字在美国仅占20%0由于企业负债过高,在国民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巨大成本,必然转化为银行的风险,其结果是使银行的竞争能力下降。资

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散这种风险的累积,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推出后,需要经过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传导才能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中间日标和最终日标。当前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理性,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关性,建立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有效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十改善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紧缩趋势。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改革。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不仅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0.阐明支付清算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案】支付清算系统,也称为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具体地讲,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