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综合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募发行
是向广泛的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政府对证券的公募发行控制很严,要求发行人具备较高的条件。公募证券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易被广大投资者接受。
【答案】
2. 金块本位制
【答案】金块本位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各,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己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己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 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3. 利率管理体制
【答案】利率管理体制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一国的金融体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决定了其利率管理体制。利率管理体制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一般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在直接管理体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利率政策、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并进行监督检查:在间接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由市场形成,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运用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
4. 货币政策超中性
【答案】把旨在保持动态均衡的目标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人口的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都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大); 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5. 金融发展
【答案】指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业的高度化过程带来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为金融
压制的消除、金融结构的改善,即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其量的方面(规模)可以以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率(金融相关比率)等指标来衡量。质的方面(效率)
,各部门的资金流量表的合并可以以实际利率、金融工具与经济部门的分类组合(金融相关矩阵)
(金融交易矩阵)和融资成本率等指标来衡量。经济主体为追逐潜在收益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包
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金融相关比率趋于提高。
6. 市场有效性
【答案】市场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市场上,商品买卖之间的相互行为形成某一特定商品价格,这一价格能够全面反映有关商品的所有公开信息,尤其在出现任何有关的新信息后,上述价格应该能够立即随之做出调整的整个过程的效率。对市场有效性的直观刻画是:价格可以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 价格对有关新信息可以做出迅速且不偏不倚的反映; 没有可能利用公开信息进行套利。按照影响证券价格的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有效市场理论将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三种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反映了其所有历史交易信息,即有关证券的历史信息己经被充分披露、均匀分布和完全使用,任何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任何方法来分析这些历史信息以取得超额收益;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公开信息,例如公司公布的盈利报告、分红、送配股的公告、会计政策变动以及专业机构公开发表的资料等,即证券价格的形成反映了全部投资者对所有公开信息的判断; 在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与内幕的信息。
7. 私募发行
是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 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
【答案】
8. 货币非中性
【答案】货币非中性是与货币中性论相对立的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一种理论。货币非中性是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这是因为,从短期来看,价格不可能立即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同比例的变动。相反,各类价格会以不同的比率对某种货币变化做出反应,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体系并对就业和产出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价格水平的变化会造成实际收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分配的变化,价格的骤然下跌会导致债务人大批破产,对国民经济产生有害的影响。短期货币非中性是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产生于下述论断:在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的状况下,价格并不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上涨,由此而造成的实际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利率下跌,并因此而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短期货币非中性也是现代货币主义者的基本信条,M" 弗里德曼指出:在短期内,如5-10年问,货币变动会主动影响产出; 另一方面,在几
十年内,货币增长率则主要影响价格。
二、简答题
9.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什么区别? 请列出其主要工具。
【答案】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系统,包罗许多具体的、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市场,可以用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按照交易期限划分,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包括票据贴现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等等。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则政赤字的资金需要。资本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在长期借贷中,包括银行对企业提供的长期贷款和对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 在长期证券市场中,主要是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区别在于其金融交易工具的交易期限不同,前者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而后者的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货币市场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供求需要,主要是满足交易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工商企业性资金的供求矛盾和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货币市场交易工具流动性强,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出售兑现。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与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工具相比,收益较高,但是流动性差,风险较大。
10.如何理解资本市场效率理论?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资本市场的效率理论:
(1)理论诞生的背景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效果,最后集中地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好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大量准确的信息,帮助证券价格迅速调整到应有的价位上; 反之,差的市场信息传递慢且不准确,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将证券价格调整到位。为了评价市场对证券价格定位的效率,经济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马。
(2)理论的假设、内容及应用
①理解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应当注意理论的前提假设。其假设条件包括:资本市场上有大量相互竟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各自独立地对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并做出投资决策; 各种信息以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而且每个信息公布之后的调整一般是互相独立的; 资本市场上互相竞争的投资者都力图使股票价格能够迅速地反映各种新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无法进行预测。可以看出,这些假设条件是非常理想化的,现实生活不可能出现完全吻合的情况,但可能存在近似的情形。
②按照资本市场效率理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该理论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势、半强势、强势三种。在弱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如果市场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