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海大学976金融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投机性资本流动

【答案】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货币的利差以及预期汇率的变动,买卖金融资产,甘冒风险损失,而不采用任何对称的抵补性交易,以牟取高利而产生的短期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不同货币之间的利差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即投机者向利率较高的货币金融资产投资,以谋取高利息收益。

(2)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一国货币汇率暂时性下浮,会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因为投机者此时按低汇率买进这种货币的金融资产,待汇率反弹后再卖出,就可从汇率变动中获利。

(3)迟收早付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如果预期结算货币将要升值,进口商就会设法加速完成付汇,而出口商则会设法推迟完成收汇; 反之则反之。这种做法是基十当事人对货币汇率的预期而产生的,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

(4)国际市场股票、黄金和某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涨落,促使投机者伺机买进或卖出,以便从价格变动中获利。

2. 特里芬难题

【答案】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双挂钩”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

,布雷顿森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

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的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已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3. 货币失衡

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Ms )

,偏离货币需求(Ma )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基本表现可以表示为:

【答案】

4. LIBOR

【答案】LIBOR 是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s)的简称。同业拆放利率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同业拆放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 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同一家银行的拆进和拆出利率相比较,拆进利率永远小于拆出利率,其差额就是银行的得益。LIBOR 指在伦敦的第一流银行借款给伦敦的另一家第一流银行资金的利率。现在LIBOR 己经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作为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贷款协议中议定的LIBOR 通常是由儿家指定的参考银行,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伦敦时间上午11:00)报价的平均利率。最大量使用的是3个月和6个月的LIBOR 。

5. 金融风险

【答案】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金融风险与金融脆弱性意义相近。金融脆弱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金融风险概念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

6.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 )与货币供给(M )之问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7.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答案】

8. 创业板市场

【答案】创业板市场是指风险资本所培育的企业,在上市之初,一般具有经营历史短、资产规模小的特点,加之它们是在一些新的领域内发展,失败的风险较大,通常满足不了一般的上市条件。而风险投资家又无不力求较早地把企业推向市场以撤出资金。鉴于这样的原因,需要建立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专门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这种市场一般称为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小盘股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专业市场,其

主要特点是在上市条件方面对企业经营历史和经营规模有较低的要求,但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各金政策? 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

【答案】(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定准备率由于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如提高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就是冻结了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2)局限性:

①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②由于同样的原因,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③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10.什么是动态不一致? 简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遵循单一规则的重要性。

【答案】(1)动态不一致是指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又称为货币政策时间上的不连贯性,是指一个货币政策在制定时对政府而言是最优的,但在执行阶段往往不是最优的,当私人部门相信政府会实施这一政策时,政府就会没有积极性去真正实施这一政策,即政策制定者最终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2)动态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目标多样化,政府往往面临通货膨胀目标和失业率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短期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政府宣布要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公众又相信政府会将通货膨胀率降下来的时候,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反映到工资和物价合同中,使物价和通货膨胀相应地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原理。但这时政府又会反悔,转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产生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更关心失业问题时,它往往会牺牲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就业,从而违背其最初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承诺。由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有违背降低通货膨胀的承诺而扩张货币政策的潜在动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公众的实际收入,理性的公众因为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对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信任总是有限的。在公众不信任的情况下,预期通货膨胀降不下来,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不能增加就业,反而会使通货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