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即独立于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和私营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的组织。在西方语境下,第三部门也称为“非政府组织”、“非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或“志愿组织”。第三部门的行为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人民经常所说的“社会体”,实际上就是从“第三部门”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因此,中国政治背景下的社会团体,属于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包括所有的第三部门在内。
2. 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地方自治体制。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①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根据这一原则,在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时,要切实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考虑各地的民族关系:其次,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最后,还要参酌历史情况。
②有关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重大问题,必须由国家机关和有关方面共同协商。
③保持自治地方区域界线的相对稳定。
3. 亨廷顿
【答案】塞缪尔•亨廷顿,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他最著名的观点是有关于政治体系制度化的四个指标。按照西方政治学家的看法,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趋向,必须确立一个衡量坐标。亨廷顿则特别强调政治制度化的作用。亨廷顿指出一种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可用四个指标来衡量:①适应性,即政治体系能否应付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从而得以存活和延续。②复杂性,即政治组织是否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并在功能上实施隶属关系明确、职责权限清晰的专门化分工。③自主性,即政治系统能否独立于其他社会力量或社会活动而运作,程序合理,决策果断,令行禁止。④内聚性. 即政治体系是否具备共同意识,在总体上做到团结协作、步调统一。按照亨廷顿的理论逻辑,用上述指标来衡量,西方政治制度无疑是最完备、最成熟的理想模式。
二、简答题
4. 中国政府与政治在未来的征途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答案】中国政府与政治面临的挑战如下:
(1)首先是来自国际社会的祧战,这种祧战是全方位的,有政治现代化、军事力量、外交角
逐方面的,有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方面的,有思想文化方面的,也有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经济的全球化浪潮、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都在对中国发出挑战。
(2)其次,是来自国内的挑战。中国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如何改革?中国农业领域在承包之后如何再上新台阶?以及中国目前在科学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中国国防力量的提升、政治现代化的痛苦选择,等等,都在对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出挑战。
因此,在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政府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甚至是痛苦的努力,才能达到既定的目
5. 简述私营政府的主要理论。
【答案】私营政府理论把传统的政府看成公营政府,而把社团组织看成一种由私人经营的政府。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公营政府关注的是所管理范围内所有主体的福利水平,而私营政府关注的仅仅是其成员或者服务对象的福利水平。
6.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
【答案】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主要区别如下:
(1)政权获取方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夺取胜利而获得的^西方国家执政党获取政权一般是参加议会竞争性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席位上台执政,或参加总统选举,赢得执政权的。
(2)执政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而西方国家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五花八门,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
(3)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三个先锋队“的政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西方国家的政党一般是资产阶级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4)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执政党,全面领导国家政权,而西方国家执政党或控制议会,或控制政府,间接影响司法权力等。
(5)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是在朝党,其他党派是在野党,存在着对立和但对关系》
7. 简述我国人民政协的组织总则。
【答案】(1)政协的组成
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界的代表。台湾司胞、港澳同胞、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凡赞成政协章程的党派和团体,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协商同意,可参加全国委员会。个人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协商邀请。亦可参加全国委员会。每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协商决定每届全国委员会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时,由本届常委会协商决定。
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每届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地方委员会常委会协商决定。
(2)全国政协的组织机构
①全国政协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
②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临时召集。全国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有: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选举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本会重大工作方针、任务并作出决议;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全国政协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由参加全国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国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③全国政协常委会。职权有:
a. 解释政协章程,监督章程实施;
b. 召集并主持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会议选举主席团主持); c. 组织实现政协章程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规定的任务:
d. 在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审查通过提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国务院的重要建议案;
e. 根据秘书长的提议,任免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f. 协商决定本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的变更以及下一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
g. 决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井任免其领导成员:
h. 联系和指导地方政协工作。
③全国政协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机构,由常务委员会决定。这些委员会将作为全会闭会期间委员们经常活动的工作机构。它们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其体组织实施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2)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
①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不设秘书长。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的主席主持常委会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委会重要H 常工作。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可以按照需要设立副秘书长一人至数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委员会设立办公厅。其他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委会决定。
②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其职权有:选举地方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有关的决议;参与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③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委会由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常委会的职权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