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二) . 15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三) . 26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四) . 34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五) . 44

一、简答题

1. 符号互动论中芝加哥学派与艾奥瓦学派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答案】符号互动论在当代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他们在不同方向上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这两派分歧的主要领域涉及关于个体的本质、互动的本质、社会组织的本质等方面的假设,也涉及对社会研究方法、方法论以及社会学理论的本质等方面的不同看法。

(1)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认为,个体具有潜在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互动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组织也是不固定的; 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主张用观察性、纪实性和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可使用生活史、自传、日记、信件等作为研究材料来阐释互动过程的独特性。

(2)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

艾奥瓦学派倾向于把个体的人格及社会组织看作是结构化、稳定性的,互动也受到这些结构性因素的规制; 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提倡用结构化的测量工具如问卷或量表来测量社会互动的关键变量。

2. 对社会问题的界定有哪几种不同的分析视角?

【答案】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

①社会病理学

斯宾塞把社会看成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体,政府是有机体的头脑,邮政服务是有机体的神经系统,警察是有机体的长手臂。各部门相互依赖,凡妨碍有机体正常运行的人们或情况皆可视为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像有害菌体侵袭人类健康一样影响人类社会,必须加以清除。他认为,社会病态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协调的现象,包括个人违背了社会道德的期望,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无法以独立自给的姿态奉献社会,并促进社会平稳持续进展。同时,剧烈的社会变迁使某些个人的社会化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失败等。

②社会解组论

社会组织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系统,是一种有组织的情境,在这个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一旦出现某事件改变了某部分功能,其他部分必须重新协调以适应这种变化,否则会使各部分彼此间脱节,丧失其效用,各部分之间缺乏适应或适应不良就会产生社会解组现象,逐渐造成社会问题。

③价值冲突论

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和利益冲突。价值冲突论指出,社会问题之所以不可避免,并非因为社会解组的缘故,而是由于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利益,彼此对立,一曰双方发生摩擦,就滋生出社会问题。因此,社会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界定:一是从客观情祝看,即不同群体在相互接触和竞争中产生的利益冲突; 二是从主观意识看,不同群体对接触和竞争的方式、对物质和权力的分配方式均存在认识差异,由此也会引发冲突。

④偏差行为理论

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某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行为,违反了社会所期望的规范。一种观点认为,社会问题或偏差行为的产生不完全是因为价值冲突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社会解组造成的,而是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机会不均等,使得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的途径可以顺利达到目标,而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合法的途径,只好挺而走险,参与偏差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偏差行为的产生虽受社会解组的影响,但并非由社会解组直接造成,偏差行为是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偏差行为理论强调的是角色,把研究重点放在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偏差行为的系统以及对偏差行为的社会控制等方面。

⑤标签论

标签论源自米德的互动理论。标签论认为,社会问题就是对违反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所产生的社会反应。在社会群体中,偏差的产生是为了替那些犯法、构成偏差的人制定规则,并且还将这些规则应用到特别人物身上,将他们贴标签为“外来者”。因此,偏差并非个人行动的本质,而是由个别人利用规则制裁犯罪者而产生的结果,偏差行为者亦即被贴上标签的人,偏差行为即为人们加以标签的行为。

⑥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主观行动对客观事实的建构,它要搞清楚人们主观讨论的焦点问题本身是什么,即“人们主观认定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将问题开始认定为问题的”,“其他人对被认定为问题的概念的反应是什么”,“将这种事态界定为问题的后果是什么”,等等。

⑦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与前面几种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宏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与阶级关系方面。批判理论认为,社会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完全是由统治阶级或者是政治权力和其他强权一手造成的,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此,恢复人的基本价值,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社会问题最深层和最根本的方法。

3. 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答案】(1)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问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现代社会的困境的其中一个主因,是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

用哈贝马斯的话说,是“生活世界殖民化”。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病症。

(2)①哈贝马斯把这理性化过程分作四个阶段。在古代社会里,无论是符号意义层面或者是系统层面的创造,都是在亲族系统内进行的,因此,符号意义上的创造和系统创造两者同时在亲族系统里进行。这一种交换模式和活动慢慢地建立起一个社会网络,使得其他货物交换也变成可能。这些交换变得日益频繁,再加上一定程度上的分下,社会的结构出现了改变,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也相继出现了,并且也懂得利用资源有效地达至其目的。由于世代上的沿袭,出现了一些代表着权力的组织和家族。

就以上两种社会的情况而言,生活世界和系统并没有分开来,在这两种社会里,在具有神话色彩的世界观支持下,系统的发展是以生活世界里的符号意义做基础,这一个情况一直维持到政治权威的出现。权力机制跟亲族结构分离开来,慢慢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度,我们称之为国家。国家跟前两种社会另一个重要不同的地方,是神话色彩的世界观给语言结构代替了。也就是说,人民在日常和政治事务的共识是透过语言对话而达至的。在这种社会结构里,货物在市场上的交易由金钱做中介。慢慢地金钱变成了主宰社会的机制。

②系统和生活世界是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系统的发展是要依靠生活世界赋予符号意义的。哈贝马斯认为西方的理性化过程,首先出现在生活世界的层面。人原本在文化各领域如科学知识、法律道德和艺术上浑然不分的情况由于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而各自独立起来。人类意识到不同范畴和层次的事物是有其各自不同而相应的真假和对错的标准,慢慢地,以前对权威和“神圣”事物的崇拜和尊奉,开始改而为理性思维所代替。从另一个兔度看,人类在沟通、理解外在世界的事物、或者是作价值道德上的抉择时,只能愈来愈依赖自己的判断,权威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相对地减弱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生活世界的理性化程序或者是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变得日益复杂,人类似乎很难每事都只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解决了。

③从哈贝马斯的理论看,理性化的过程原本是以语言代替了传统信仰做沟通或调节人际关系的形态而出现。但这一转变却反过来加重了人类在日常事务上的负担,即人类在众多繁复事务里要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做各种决定。这样也增加了人类沟通上的误解情况。

④以金钱和权力作沟通媒介一方面是可以调节更复杂的人类互动网络,但另一方面,人类对自己的很多行为缺乏全面理解,因而减轻其对自己行为责任上的承担意识。这一种以金钱和权力作为人类行为的整合机制,虽然最初是由生活世界理性化所促生或引发,但其后的发展却独立于生活世界的理性沟通模式以外。理性化的过程首先源于生活世界的理性化,由此而导致或促生了系统层面的理性化,但最后却出现了生活世界被系统殖民化的情况。

虽然出现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但在哈贝马斯看来,并不能由此就对人类的前景悲观失望。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沟通的合理化”,也就是让对话主体之间在没有任何内外强制力的情况下进行真诚的对话,在达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4. 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