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制度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其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案】社会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家庭
家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由于婚姻、血缘或认领关系而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成员长期在
一起共同生活,存在紧密的经济关系和特殊的情感交往。作为社会制度,家庭主要强调的是家庭成员的结合法则和活动规定,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家庭关系和家庭活动的规范体系。广义的家庭制度包括:①婚姻制度:②生育制度; ③狭义的家庭制度。家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性需求的满足与规范; ②种族的延续; ③社会化; ④情感的温暖; ⑤经济的合作。
(2)经济
①经济制度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化体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对整个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社会制度。它有以下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a. 分工是经济制度的基础条件;
b. 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
c. 市场和计划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
d. 契约是经济制度的保障手段。
②因为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产权的不同,将经济制度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a. 私有产权的经济制度;
b. 公有产权的经济制度;
c. 混合经济制度。
(3)政治
政治就像毛细血管一般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根本上影响着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权力分析的三种模式包括:①传统的利益一冲突模式; ②权威一合法化模式; ③生产一运作模式。权威的三种类型包括:①传统型权威; ②卡里斯马(charismatic )权威; ③法理型权威。三种政权形式包括:①威权主义政权; ②集权主义(也译“极权主义”)政权; ③民主政权。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三种范式有:①集权主义范式; ②多元主义范式; ③新制度主义范式。
(4)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教育的影响甚为深远。它既是公民社会化最主要的渠道,也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关键因素。教育的四种显功能包括:①人格塑造; ②文化传播; ③筛选; ④革新。教育还有某些潜功能,比如,学校发挥着看护孩子的功能,从而解除了家长照看孩子的负担; 学校的封闭建制使学校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生亚文化; 等等。
从冲突的角度来看教育,对现代人来说,追求平等是一种强烈的信念,而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它既是实现平等的手段,又是强化不平等的渠道。说它有助于平等,是因为无论家庭背景的差距有多大,国家都为人们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同等机会; 说它有助于不平等,是因为教育承认受教育者在学习能力和效果上的不平等,并把这种小平等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机会,进而与社会阶层的小平等地位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像家庭背景这种先天的不平等因素也会因为高等教育的昂贵学费而影响到孩子进行深造的机会。
2. 社会舆论及其特点。
【答案】(1)社会舆论的概念
社会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简称舆论。
(2)社会舆论的特点
①社会舆论是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无形无体,但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通过广为传播的舆论,造成一种社会氛围,处在这种氛围中的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
③其具体作用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向进行褒扬、赞赏,或进行批评、谴责。
④社会舆论可以是社会公众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由政府部门或某一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电台、电视等)广为宣传而形成的。
3. 简述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主要特点。
【答案】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种种不平等关系以及屈辱的殖民地历史经历中,感到了自己的落后与贫穷,因而激发了社会现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试图使自己的国家也强大和发达起来。这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可能,因而它们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赶超”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种程度上的“集中化”和“计划化”,以促进社会现代化过程。
(2)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与“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有一个重要区别,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般是由外部环境引发和带动的,或是受到外来的打击与刺激,或是由外来的殖民主义者引发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等。
②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和接受,会带来许多特殊的效应。
a. 外来因素,包括现代化因素的输入,必然不可避免地要同本国社会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对抗,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民族矛盾和冲突。
b. 这种基于外部因素引发的现代化过程,会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体或重组。因此,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比起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常常表现得更加不稳定,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中断”的情况。
c. 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发达国家在物质生活、制度结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面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一方面使这些国家人民产生过高的企望,形成超越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急迫心理; 另一方面,迫使国家和政府被迫采取急功近利的策略。
4.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研究?
【答案】(1)西方社会学分层现象是现代西力一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西方社会学者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而过度的冲突和斗争会引起社会动荡,形成社会运行的障碍。出于维护的目的,他们对社会分层现象也十分重视,进行了长期研究。作为这一研究的结果,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分层理论和模式,用以描述社会差异,把握各个社会层次上人们的社会表现,预测不平等现象的发展趋势,干预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其主要的理论代表有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和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
(2)西方分层理论有明显的不足,对于这些理论不要盲目照搬。尽管如此,仍然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分层理论,为我所用。
①西方分层理论是以维护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的,它所指导的一些社会政策或措施确实对社会运行起到某种协调作用。我国虽然在基本制度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但作为社会系统,总有些共同的结构特征及共同的运行规律。有选择地借鉴这些理论,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②西方分层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不平等。我国目前虽然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基础,同时消灭了由此产生的经济上、政治上的根本性不平等,但毕竟还存在着阶级差别,存在着种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消灭社会不平等,是我国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西力分层理论缩小不平等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③西方分层理论创造了一整套研究方法,用以把握各社会层次之间的差异、它们的动态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