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关于集体行为,主要有哪些理论? 各自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1)关于集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①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②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③特纳和克里安的即时规范理论; ④格尔和戴维斯的相对剥夺理论; ⑤斯梅尔塞的值数累加理论; ⑥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
(2)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勒庞认为,聚众在行为逻辑上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在后果上是破坏性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在独处时都是理性的、温和的; 一旦进入一个群体,就会通过无意识、传染和暗示等心理过程而使心理趋于统一,形成一种“集体心智”。
“集体心智”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控制和塑造个体心理。在集体心智的作用下,个人的才智和个性会削弱,人格意识会降低,从而变得野蛮、残暴而狂热,通过“集体心智”凝聚而成的聚众容易冲动、多变、急躁、夸张、单纯、偏执、专横、狂妄、拙于推理而急于行动。勒庞把集体心智的形成过程称为“心态趋一定律”
②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布鲁默认为,集体行为发生的起因是个人性的烦躁。每个人都有欲望和冲动,一旦这些欲望和冲动不能通过常规的方式得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泪_丧、不安和孤独。经过一个循环反应过程,个人性的烦躁就会发展为“社会骚动”。在社会骚动状态下,人类行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育目性和随机性; 情感上高度兴奋; 过于敏感,个人行为因此而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这三个特征的行为即为集体行为。
③特纳和克里安的即时规范理论
特纳和克里安认为,即使在集体行为中,个体的行为也仍然是理性的,是受规范约束的,只不过这个规范不是平时的规范,而是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即时创造的一个新规范。正是个体对这个即时创造的新规范的遵从,保证了集体行为的一致性。处于集体行为中的个体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即时创造新的规范,并予以服从,说明个体是理性的。
环境所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是集体行为得以发生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少数人很难改变整个群体的规范,但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急欲寻找一个可供遵循的规范时,少数人的行为就很有可能经过上述模仿和强化的过程,而上升为对整个群体都具有约束力和示范性的新规范。由于这种规范是临场即时创造的,所以特纳和克里安把自己的理论
称为即时规范理论。
④格尔和戴维斯的相对剥夺理论
“相对剥夺理论”和“J 曲线理论”从宏观的社会心理结构,即一个社会中相对剥夺心理的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分析集体行为。
a. 格尔的“相对剥夺理论”
格尔认为,革命或集体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攻击”行为。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某种期望,称为“价值期望”。这种期望需要通过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手段得到满足,个人所在环境满足其期望的能力被称为“价值能力”。环境能够提供的“价值能力”是有限度的。格尔认为,一个人的环境所提供的价值能力与其价值期望之间的落差,会使人产生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会导致个人产生沮丧、愤怒等心理反应,根据心理学的“挫折攻击”理论,这会导致攻击行为,即革命和集体暴力。
b. 戴维斯的J 曲线理论
J 曲线理论是在讨论相对剥夺感引发革命的条件和机制。戴维斯认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完全满足其成员的所有期望,相对剥夺是永远存在的; 真正导致革命的,不是相对剥夺的存在,而是相对剥夺的突然加大。
如图所示,图中倾斜的虚线代表的是人们期望的需求满足水平,倾斜呈倒J 状的实线代表的是需求得到实际满足的水平。两者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保持稳定,那么,尽管存在相对剥夺,人们仍然能够忍受,不会发起和参与革命; 但一旦社会发生某种变故,实际的需求满足能力下降,人们期望的满足水平能力却仍然继续上涨,这个差距就会不断扩大,一旦扩大到超出人们能够忍受的范围,就会爆发革命。
图 戴维斯的J 曲线理论
⑤斯梅尔塞的值数累加理论
a. 值数累加理论的内容
斯梅尔塞认为,集体行为是特定社会结构的表现,履行特定的社会功能,即解决社会问题。
集体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但它不是通过常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企图通过重构社会行动系统的某些部分这一非常规方式来达到目的。他把对社会行动的分析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结构上把社会行动分为四个要素,每个要素都为社会行动的开展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b. 社会行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
四要素分别是:第一,价值,为行动提供最基本的合法性; 第二,规范,为社会互动提供准则; 第三,动机,决定个人在特定组织或结构中的角色承担和表现; 第四,设施,决定个人在特定情境下面临的约束条件和可以利用的手段。
四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四个要素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从抽象到具体,构成一个层级控制系统。第一,价值位于最深层,决定着人们信仰什么,不信仰什么,承担什么,不承担什么,与此同时制约着人们对规范的看法,即决定遵守哪些规范,小遵守哪些规范。第二,规范制约着人们承担特定角色的动机,决定其承担什么,不承担什么,对什么负责,不对什么负责。第三,动机制约着角色扮演,即对设施的看法,决定动用哪些设施,不动用哪些设施,在什么条件下有信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信心。
c. 对集体行为发生条件的分析
集体行为的发生同时受六个要素的影响:第一,结构上的有利条件; 第二,结构性紧张,即由特定条件和事件引发的结构上的不和谐、不安定; 第三,概化信念的发生和扩散,概化信念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通用的、超越个人具体处境的概念框架,引导人们对当前形势的理解、评估和态度选择; 第四,诱发因素; 第五,动员参与者,即把那些受影响的人群发动起来,让他们投入行动; 第六,“社会控制”,即动用社会力量阻止集体行为的发生。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斯梅尔塞认为,前五个因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只有在前一个因素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后一个因素才可能发生,并且只有同时具备五个条件,集体行为才可能发生。像数学加法一样,每在前一个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因素,集体行为发生的风险值就增加一分。因此,斯梅尔塞将自己的理论命名为“值数累加理论夕,。
斯梅尔塞认为“概化信念的发生和扩散”在六个要素中最为重要,它决定着人们对特定形势的理解和态度选择,进而决定人们是否采取集体行为,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集体行为。
⑥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
a. 群众运动的含义
康豪瑟所说的“群众”,指那些没有被整合到任何社会群组中去的、一盘散沙式的普通大众。任何阶级都有可能产生“群众”,因此,“群众运动”不特指任何阶级的运动,与阶级斗争没有对应关系。康豪瑟认为,“群众运动”缺乏组织性,容易走向极端主义,是民主制度的敌人。
b. 群众社会的特征:社会中的精英缺乏自主性,没有形成足够稳健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在组织上容易让非精英进入,在行为上容易受非精英影响; 非精英缺乏独立的群体生活,容易受到精英的操纵和动员。
c. 群众运动与西方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