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出几个实验范式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应用,提出它们的理论设想。
【答案】实验范式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是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以及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或新提出来的概念。
典型的实验范式有:
(1)斯楚普测验(stroop test)
①在斯楚普测验中使用一系列颜色词,但词义与书写该词的颜色不匹配。例如,“红”字用绿色写。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字的颜色时,被试常常自动地首先把字读出来了,这就是颜色命名的过程与读字过程的竞争。由于阅读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因此人们倾向于先读字,这样,字义的自动加工过程就干扰了有意的颜色命名的过程。
②斯楚普测验最初是研究言语过程的一种实验范式。后来研究者通过稍加改动将它广泛应用于个别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大脑左右半球差异等领域。近年来,人们又将斯楚普范式应用于记忆、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中。
(2)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①非随意学习中,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要求进行不同水平的加工。后来的记忆成绩是不同水平加工的函数。深层的有关意义的加工导致最好的保持,其次是语音的加工,最差是字形的加工。
②加工水平效应主要运用于记忆研究领域。
③Craik 等人认为,短时记忆中复述的性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复述(即死记硬背)对回忆帮助不大,只有涉及意义的复述才会导致良好的记忆。加工水平范式正是上述思想的体现。
2. 假设我们用Stroop 效应实验来测量儿童的执行控制的发展,例举一个理论假设,并指出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及可能的控制量。
【答案】(1)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小学儿童的执行控制能力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不同年级间的比较,字的颜色与字义一致时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条件下,五年级的学生成绩最好,其次是三年级的,一年级的最差。
(2)自变量
①不同年级的儿童(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②字的颜色与字义一致、不一致
(3)因变量
①反应的正确率;
②反应时。
(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儿童识字的能力、测验的环境、被试性别等。
3. 怎样研究记忆中的抑制过程?
【答案】记忆过程中的抑制会导致信息的遗忘。在此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广的两个范式是定向遗忘和提取诱发遗忘。
(1)定向遗忘
定向遗忘也称有意遗忘,是指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效控制意识内容的方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有两种:单字方式和字表方式。
①单字方式
先呈现一个项目,被试按照实验任务要求对之进行编码加工,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出现指示语,告诉被试这个项目是需要记住的还是需要遗忘的,一定间隔之后呈现下一个项目。
②字表方式
,两部分材料字表方式的实验过程:将一组学习材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分别呈现。有两种实验条件:
a.R (remember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记忆项)和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都进行记忆;
b.F (forget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遗忘项)进行遗忘,而对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进行记忆呈现完毕后,让被试按照要求对所有项目进行自由回忆。
(1)提取诱发遗忘
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由Anderson 等人首先提出,是指回忆部分记忆材料时往往会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为:
①学习阶段
安排被试学习类词对,以; 类别名称一一样例”的形式呈现,如“fruit-apple ”等。
②提取练习
a. 从全部类别中选择出一半,再从这些类别所组成的“类别名称一一样例”词对中各选择出一半用做线索提取,形式仍然是向被试呈现词对,但其中的样例单词只给出前而的两个字母,如“fruit-ap ”等。要求被试根据这些线索回忆出完整的样例单词。
b. 通过这项实验安排,所有学习材料可被分成三大类:
第一,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记为Rp+;
第二,与Rp+属于相同类别但样例未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记为Rp ;
第三,类别与样例都没有做过提取的词对,记为Nrp 。
③干扰阶段
相关材料(与所欲提取的项目属于同一类别的词对)会对所要提取的材料产生暂时的干扰。
④回忆测验
给出全部类别名称,要求被试回忆出在学习阶段见到的所有样例单词。
4. 过滤范式具体包括哪些范式?
【答案】过滤范式的基本原理是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过滤范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范式:
(1)双耳分听范式
双耳分听范式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者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者随意再现。布罗德本特使用双耳分听技术对单通道过滤器模型进行了验证。
(2)整体—局部范式
Navon (1977)提出了整体一局部范式。在该模型中,大图形由一组小图形构成,如整体的“H ”是由局部的“T ”组成的。实验呈现的图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字母与局部字母是一致的,另一种是不一致的。该范式的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整体一局部的一致性和注意的指向(被试注意整体或者注意局部)。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必须报告局部字母时,如果整体字母与局部字母小符,那么反应时变慢; 而当被试报告整体字母时,局部字母是否与整体字母相符,反应时却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根据这个结果,Navon 得出结论认为整体字母先于局部字母被识别。该范式对注意过程和感觉特征(如尺寸和空间频率)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很有用。
(3)双侧任务范式
在双侧任务中,要求被试报告呈现于画面中央的字母而忽略呈现于目标两侧的字母(即要求被试注意中央的字母)。自变量是中央字母与两侧字母的一致性和距离,因变量是被试报告中央字母的反应时。实验结果是中央和两侧的字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较快,而两侧和中央字母不一致时反应时往往变慢; 但是,如果两侧字母离目标较远,那么这种干扰效应会减小或被排除。两侧物体的干扰作用反映了被试无法把注意完全集中在目标上。此范式对于注意从目标区域到附近区域分散程度的研究很有用。
(4)负启动范式
在该范式中每次试验呈现两个刺激,其中一个需要被注意并作出反应。比如,呈现重叠的黑色和自色字母,要求被试说出每个自色字母的名称。当前一次试验中不被注意的项目在下一个试验中变成被注意的项目时,被试的反应时变慢。这说明不被注意的字母被识别并记住了。该范式常被用来评估对一个刺激有意忽略的情况下,注意能够多大程度上自动地分配到该刺激上,并影响此后的加工。
5. 讨论无意识的实验者偏差以及实验情境的要求特征问题。如何在实验情境中将这些问题的影响降至最小? 这些问题在各种研究中出现的概率相同吗?
【答案】(1)要求特征和实验者偏差是实验中研究者最容易忽视的两种偏差来源。实验者偏差是由实验者本人造成的偏差,是所有科学中一个潜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求特征指被试在实验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