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22管理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多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③政党小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小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可以分为两个类型: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的优势,多为正当的联盟执政: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的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绝对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

2.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3.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4. 结构不良问题

【答案】结构不良问题是指包括具有无法确定、难以进行连续排列的价值观的不同决策者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目标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冲突,无法达成共识,对政策选择及其后果也难以确定,无法估计风险程度。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原型是完全不具有传递性的决策问题,即没有哪一个较其他的政策问题更可取,人们很难提出满意的政策问题。

二、简答题

5.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很多,试分别予以分析。

【答案】影响政策执行力与绩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政策问题的性质

政策问题的性质涉及问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影响之标的的人口的特性。政策执行的成败,与欲解决问题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问题的性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①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分殊性的程度越高,则越难建构清晰明确的统一管理标准,以作为评估绩效的标准,因此执行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

②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政策所涉及的标的的人口数目越少,越肯定,将越可能动员支持、拥护或反对政策的执行。

③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如果政策执行时需要大幅度地改变标的人口的行为方式,其遭遇阻力或抗拒性的可能性就较大。

(2)政策执行的资源

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为支持和后盾,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政策的执行就如同纸上谈兵一样,根本无法实施与最终实现。影响政策执行的资源因素主要包括:

①人员。人员是政策执行的主力。执行人员的管理技巧及行政技巧,是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

②信息。信息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因此,执行人员必须熟知政策的内容,尤其是有关革新或高度技术性的政策,更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执行政策,才能顺利地推行政策。

③设备。即经费、设备、物料等的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

④权威。负责执行政策的人员,应赋予其足够的权威,只有这样才可顺利地推动政策。然而有的时候,执行机构缺乏足够的权威,使得政策难以有效的执行。

(3)政策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的首要条件。在执行中,执行内容及命令传达的越清晰,就越能收到预期的执行效果。一般而言,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小良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执行命令如果不明确、含糊不清,往往会造成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受阻,特别是含糊的法规,往往使执行者为了探求决策者的真正意图,而曲解法规,引起意外的变化,使政策执行失败。

②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执行命令即使清晰明确,但是如果命令的内容或做法发生矛盾冲突现象时,沟通也会受到阻碍。造成执行命令不一致的原因,大致与执行命令不清晰的原因差不多。不过,执行命令不一致也可能是受到利益集团的压力所致。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

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 反之,如果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缺乏共识,或对政策执行工作抗拒,甚至于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则很难期望政

策执行顺利有效。欲解决执行人员不利意向对政策执行的不良影响问题,除可采取雇佣支持该政策者为执行人员外,还可通过加薪、升迁、给予福利等奖励的诱因,以强化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

(5)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执行机关在结构及运作上的是否科学、合理,则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成败,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标准作业程序,即行政机关为有效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所发展出来的一套例行化的惯例规则。如果机关制定有标准作业程序,将有利于政策的执行。标准作业程序的作用在于:第一,可节省时间以处理更多的事务; 第二,因政策资源通常不够充分,如果有规可循,就可以规则代替资源,减少因资源不足而可能发生的弊端; 第三,采取统的作业程序,则较容易应付繁杂的状况,也容易达到公平服务的要求。标准作业程序也可能对政策执行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限制执行人员执行的能力,造成行为本身缺乏弹性,无法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需求; 第二,执行人员以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为主要行为目标,以致放弃达成政策目标的任务,形成“目标错置”的弊端,即把手段当成目标本身; 第三,执行人员可能会以标准作业程序为借口抵制变迁,很难适应新的变化及危机管理的需要。

②执行权责分散化。政策的执行权责如果分散由不同的机关负责,必然因为事权不专而导致政策执行成效不彰甚至失败的结局。政策执行如果事权不专,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第一,会造成政策协调的困难。由于执行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权威,分散到许多不同的行政机关,以致政策执行时,协调困难; 第二,会造成政策资源的浪费。由于在同一个政策领域中,由不同的机关执行相同的日标,在金钱、人力及设备等方面均可能因重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若要解决执行权责分散的问题,应当调整执行的权责; 强化沟通协调的功能; 减少事权不专、责任不明的情况。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在许多情况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为了影响、管制或改变标的人口的行为,或是为了引导标的人口按照政府机关所规定的目标行事。因此,要使政策有效执行,就需要标的人口顺服政策,采取合作的态度,加以配合。如何提高标的人口对政策的顺服程度,执行机关在政策执行阶段,可采取教育、说服、宣传、激励的策略,随时与标的人口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政策方案的执行做法、程序,并解决执行时所引发的问题,促使标的人口愿意采取顺服的行为及态度,正面接受和配合政策的推行,以达到政策目标。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政策执行所涉及的外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对政策执行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的问题是:

①执行机关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能否支持政策的顺利执行?

②政策执行会如何影响社会、经济与政治情况? 影响至何种程度?

③社会舆论对政策执行支持的情况如何?

④精英分子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为何?

⑤意见领袖、利益团体、标的人口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