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写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答案】可读性是指要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简言之,把新闻写得“好看”。“好看”的新闻报道,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具体

具体主要是指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而且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说话。读者对这样的事实容易产生兴趣,接受与理解得也快。

①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②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2)生动

写得生动,通常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

①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而言,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②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

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干瘪。

③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写作,都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生活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记者善于抓住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其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则波澜起伏,而曲折起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

(3)通俗

通俗,是要把新闻报道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传播产品应该是普及型的,如果文字艰涩难懂,将造成受众阅读的障碍,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记者必须学会把新闻报道写得通俗浅白,也就是说要尽量提高传播产品的清晰度,以减少传播阻力。

①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不能把来自某些权力机关的新闻发布、领导讲话稿、工作简报之类的材料拿过来,不经采访,也不经任何文字消化加工与改写,就当做新闻报道原文照登。

②要学会“第二种翻译”。

“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每个行业都有一些圈外人不懂或不太懂的“行话”,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

③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数字是很重要的事实材料。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尤其经济新闻更离不开数字。全局性、易懂易记的数字能加强传播的力量,但堆砌大量数字却肯定会削弱传播的清晰度,因此要巧妙地处理好数字,使其内容通俗易懂。

2. 有无纯客观的报道? 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答案】这里的“说话’,,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聊天、谈话的意思,而是特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是舆论导向。

(1)“纯客观”的报道不存在

①从内容上看,报道是记者主观的新闻写作,是对事实的选择和组合,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遇到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基本矛盾的问题。

②从形式上看,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通过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寓论断于叙事之中”,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

③记者总是根据某个立场和观点精心选择某些事实、进行排列组合,在事实的叙述中表达意见,所以,“纯客观”的报道不存在。

(2)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报道,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只要你一进入采写新闻的报道过程,主体就开始影响客体。你为什么报道这个事实? 报道它什么? 怎样报道它? 都体现记者的倾向,换言之,都是记者在“说话”。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①“说话”的内涵

这里的“说话”是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是舆论导向。

②新闻报道都是用事实说话

a. 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写新闻是为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说话意义。事实的传播总是为某种目的,即使没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的事实传播,也总要形成和引导社会舆论。

b. 选择就是在说话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报道”就包含有记者的劳动和主观的行为,报道

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进行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都体现记者的倾向,都是记者在“说话”。

c. 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写一篇报道,总要围绕着主题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统率全文。主题思想是“说话”,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信息、表达倾向与观点。

3. 用典型事实说话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典型事实应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用事实说话的第一种方法就是用典型事实说话。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事实,记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才能表达观点或倾向。在新闻报道中,事实选择得好,它可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反之,如果选择事实不准,即使用多个事实仍然无法清晰地表达观点。这种以一当十的新闻事实就是典型事实。典型事实的特点有:

(1)典型事实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这就要求首先判断出哪些事实是读者想知道的,并将其提炼出来,还可以放在导语中加以强调。

(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典型事实一般应该具有以上几个特点,实际上就是新闻价值的具体体现。新闻价值凝聚着新闻报道中的社会需要、受众需要,它取决于新闻所传递的信息满足受众的程度。因此,用典型事实说话就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

4.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案】(1)标题对于一篇新闻能否吸引读者阅读至关重要,网络新闻亦然。但同时,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区别很大。大量的新闻信息使网络新闻只能简明扼要地、列表式地把新闻标题呈现在主页面或者二级页面上,这样网络新闻标题就具备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

(2)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①题文分家

网络新闻的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如果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那此次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由于“题文分家”,网络编辑就要通过提炼和突出标题来提示新闻要点。例如,一位中央领导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全篇讲话很长。网站编辑就要抓住讲话中的新信息,把会议和讲话内容进行压缩和精编,配上“稳定农业:中央增设农业风险基金增建国家粮库”的标题予以刊发。该标题风格平实、直截了当,突出了新闻内容,放弃了“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召开”或“某某领导讲话”等会议新闻标题的惯常模式。

②题长受限

网页版面的整体布局是相对固定的,标题字数受到行宽的限制,既不宜折行,也不宜空半行。在标题板块中,各题长短以接近一致为宜。一般而言,网络新闻标题字数以16个一20个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