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叙述式导语

【答案】叙述式导语是用摘录或综合的力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这种类型的导语用足够生动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产生如同他们亲身目击事件的现场感。叙述式导语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2. 原创新闻

【答案】原创新闻有三层含义:①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②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③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3. 第四媒体

【答案】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第四媒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从广义上讲,“第四媒体”泛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因特网不仅具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其他功能。②从狭义上讲,“第四媒体”是特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因此,第四媒体又被称为网络媒体,即通过因特网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第四媒体还被称为大众传播新媒体,这是相对目前已经存在的报刊、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

4. 新闻语言

【答案】新闻语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根据新闻学的原理,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②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传播是媒介与广泛、分散、隐匿的受众为传递最新的、真实的信息而进行的“对话”。这种“对话”,按照传播学的术语即编码、解码的互动,必须遵从合作的原则,使受众在解码时尽可能多地还原出传者的意图。这种文字符号的编码方式即新闻语言。

5. 社区媒体

【答案】社区媒体是指根植于各中高档社区内、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健

身会所、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是各高等院校。社区媒体具有分布范围广,设计制作精美,社区冲击力强,广告时效长等的特点。

6.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二、简答题

7. 解释性报道兴起的原因和采写特点有哪些?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背景新闻,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新闻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1)解释性报道兴起的原因

解释性报道从20世纪30年代引起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解释性新闻己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报道方式。解释性报道兴起并发展的原因在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

自从20世纪30年代解释性新闻引起重视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解释性新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报道力式。日本著名新闻学者新井直之教授曾指出:“今后的报纸,解说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如果说,报业史的第一阶段是‘政论报纸’的时代,第二阶段是‘报道报纸’的时代,那么,今后即将到来的第三阶段就可能是‘解说报纸’的时代。”“解说报纸”时代,是以解说一一解释性报道为主的时代。这一切都说明,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想在解释性报道方面一显身手。

①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解释性消息因其提供的是全局性背景,说明的是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它可以使新闻更易理解,从而也更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②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间题的“全像”。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多如洪水。然而,它们往往又是支离破碎、不连贯的,令读者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情况,媒体有义务提示重点,并就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对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发挥新闻信息讲解员的作用。解释性报道,包括解释性消息,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

③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之一是主观色彩外化,言论功能较强。而解释性消息因其重点分析、解释“原因”、“为何”。所以,它可以集中、系统地进行事理或病理探测。换言之,可以在更高的

层次上提出问题、说明问题,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出建议。

(2)解释性报道的写作特点

①要有大背景意识写作解释性新闻,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全局性背景。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有区别。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其地位大多为从属性,为说明、补允、烘托新闻事实服务。在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背景的任务不是解释新闻事件的某一部分,而是用来诊释新闻事件的整体,即“大背景”。大背景意识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

②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解释性新闻也应注意客观色彩。因此,它不提倡记者直接发表议论。解释性消息要求用背景性事实,用事实自身所显不出来的逻辑关系来说明问题。

③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开篇一一导语,对于解释性新闻能否抓住读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解释性消息的基本特点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但是开头的切入方式却手法各异,具体包括:①立即开讲; 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③先将奇异的场景再现出来,以引起好奇,然后再进行解释。总之,解释性消息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需要从题材本身的特点出发,量体裁衣,精心运笔。

8. 你认为在新闻写作中应该怎样坚持真实性原则?

【答案】以下的工作原则及方法将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保证:

(1)坚持以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必须坚守以事实说话的原则。这种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经过核实验证的真实存在的事实,而不能是道听途说、主观想象、人云亦云的事情。

(2)注意观察的全面性

进入任何一个领域的报道,都需要注意全面观察新闻事件,注意倾听不同的意见,采访对立的双方,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不能偏听偏信。例如,在进行成就报道时,要注意了解取得这些成就支付的代价; 进行问题报道时,要注意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缘由; 进行人物报道时,要了解广大人士对新闻人物的看法。大千世界是由复杂的矛盾组成的,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是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单一的思维方式,片面的观察方法,只能在客观现实面前形成认识的偏见和歪曲的报道。

(3)严禁主观想象

在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人们己有的生活经验会对人们的认识与判断产生作用与影响。作为记者,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凭借主观想象去形成对事物的观察结论,即便是“合理想象”也要坚决摒弃。

(4)坚守核实原则

要有与新闻事件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新闻来源的证实。

(5)标注新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