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借嘴说话”
【答案】“借嘴说话”是一种新闻写作手法,即借新闻事件当事人之外的消息源来进行议论,这种手法被西方新闻记者频繁使用。在他们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面的人士说”、“据目击者称”、“权威人士强调”、“此间观察家认为”等句式,后边的直接引语是对这个新闻事件的评价。这是西方新闻界客观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法,被引用的评价与议论即记者所认可的看法,事实上代表了记者的观点。
2. 体制性失实
【答案】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价值观不仅关系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且要在对新闻传播实施领导和导向的过程中使其为自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 三度重复
【答案】“三度重复”是消息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具体是指,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 导语第_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 卞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消息的“三度重复”要求标题、导语和卞体围绕同一新闻角度叙述,不是简单的“三次重复”,而是层层递进。这种叙述方式也称倒金字塔结构。一般认为,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种写法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4. “蒙太奇”
【答案】法文montage ,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指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影视蒙太奇手法是以场景和细节的连接铺陈事实,其特点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承与组合上突破一般规律,摒弃枝节性的情节,跳跃着展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引入事件性的新闻报道中的蒙太奇手法,即用跳跃的文字,超越常规性的时间与空间顺序进行事实的转承,跳跃着表述新闻,形成节奏美。
5. 软新闻
【答案】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
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6. 新闻导语
【答案】新闻导语,是指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它是新闻一一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与仟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消息中,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主要包括:①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②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夕; ③为全篇定音,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二、简答题
7. 分析下述材料宜用何种类型的导语,为什么?
附材料:
11月9日是本市开展的第七届“119”消防宣传活动日,也是本市第二个法定的消防宣传日。东城、西城、宣武等区分别在百货大楼、民族文化宫、北京西站北广场等地设立消防宣传中心站30多个,中心站前许多群众就家庭安全用火、用气等问题向有关人员进行了咨询,不少过往群众还观看了录像、文艺演出、现场灭火表演等。今天上午,全市各区县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各繁华街区、主要街道和人员集中场所,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消防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从11月3日全市冬防大会后至今天,全市共开展消防演习680多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
【答案】上述材料宜使用延缓式的描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是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其特点是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1)宜使用描述型导语的原因
材料中的事件并非突发或具体的事件,而是可以预知的宣传日活动,以场景、画面为特征,因此不适用概述型导语。
(2)描述型导语的长处
①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②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8. 好的通讯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样的?
【答案】从一些优秀的通讯看,成功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开头
①用重要的情节作开头
重要的情节,可以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会偏离中心,又有助于使主题鲜明突出。
②以尖锐的矛盾作开头
把一篇通讯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在文章一开头就向读者显示出来。凡矛屑、特别是尖锐的矛盾,就有悬念,有吸引力,读者会被紧紧抓住,寻求矛盾的解决。
③以鲜明的对比作开头
对比鲜明,就有色彩,有个性,有生气,会使人饶有兴味地读下去。
④用精辟的议论作开头
精辟的议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寥寥数语而点中神髓,读来精神为之一振。
⑤以突然的转折为开头
突然的转折,使文章有起有伏,有张有弛,避免了平板与枯燥。
③用优美的故事作开头
通讯一上来就讲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使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舍不得丢下。
⑦以联想和想像作开头
联想和想像往往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用作通讯的开头常常能产生一种意境,使读者为之倾心。
⑧用恰当的引语作开头
引语,包括古今诗词、格言、谚语和人物语言等,大都属于警句。一旦引用于文章开端部分,顿会使文章增色添彩。
⑨以动人的悬念作开头悬念产生魅力,使人读之不能离去。
(2)通讯的好的结尾,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①画龙点睛,重言压阵。文章写到末尾,来几句画龙点睛的议论,显得主题突出、升华,更有分量。
②提醒召唤,引起共鸣。在文章结尾处,再就文中显示的内容从思想上感情上提醒召唤一下,以引起共鸣。
③紧追一步,扩大效果。故事叙述完毕,尚感言犹未尽,于是紧追三两句,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④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充分地用事实说话,把思考留给读者。结尾之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更显得隽永有味。
⑤一分为二,指明方向。有些写先进人物的通讯,结尾之处略微点出尚存不足,可提一下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评价,给读者以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的感觉。写先进经验的工作通讯亦同此理。这样,可使先进不至于凝固化。
前后呼应,首尾一贯。开头与结尾相呼应,甚至用同样的语言,或稍加改动的语言结构,使人读后感到文章有呼有应,浑然一体,有时有一种回肠荡气之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