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通过追踪"异化"一词内涵在整个西方文明沿革中的递嬗,试图重新对西方异化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概括研究。 时至今日,异化理论远没有因思想界的众语喧哗而被埋没或遗弃。既然异化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有现象是客观的、必然的,那么理论界反映这一现实也是顺理成章的。毋庸讳言,中西方社会都程度不等的经受着异化问题的冲击,毫不奇怪,中西方的理论界震荡着异化浪涛的回声。异化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疆域。它不是观念和知识的堆积物,而是意义和价值的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异化理论的萌芽期--社会契约派的异化观。以格老休斯、霍布斯和卢梭为代表的社会契约派理论家是异化理论的拓荒者,他们为异化理论的萌芽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社会契约派的理论家多在"权利和财产的转让或让渡"这一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并不具有我们如今所讲的异化一词的意义及哲学色彩,因此,异化理论在他们那里只是粗具梗概,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二)、异化理论的形成起--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德国古典哲学家首次赋予异化以概念和范畴的形式。异化理论是哲学家们展开他们思想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了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揭示了二人异化理论的贡献与缺陷所在。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给马克思以深远的影响并成为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三)、异化理论的成熟期--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本文从三个角度来论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它们分别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的基本特征、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前后逻辑一致性及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突出贡献。本轮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实践性和变革现实的特殊使命,内在地决定了它比其他的任何哲学都更关注人的异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异化问题的思考随着他们哲学思想的演进与深化不断地走向升华,因此不存在所谓的青年马克思主与老年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无疑是异化思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四)、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东、西方的影响。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后,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对异化问题的讨论做出正面的表态。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前苏联斯大林集权专制统治的结束,学术研究获得一定的自由,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讨论才得以展开并形成了三种观点。此外,本文还较详细的论证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态度。该派学者倾向于抬高青年马克思,认为《手稿》代表了马克思的全部思想内容,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富有创造力的著作,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中,异化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主要思想武器,又是他们建构"新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作了有利于自己的"革新",随即以之为武器,对资本主义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抨击。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本文史论结合地考察了西方异化理论的发展轨迹,认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异化理论发展史上深刻而全面的变革,它真正揭开了罩在异化问题上的神秘面纱。关于人类异化的现状及出路,本文的看法是:既要正视当今人类面临的尴尬处境,又要看到人类有能力摆脱困境,摆正生存坐标的美好前景。只有人类才有异化,只有人类才懂的异化的代价,也只有人类才能不断地解开异化的一个个环扣,谱写出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