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引言"部分旨在说明本文写作的缘起和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正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萨都剌的家世、生平和仕履,以及这一切对他的创作产生的潜在影响。本部分认为萨都剌的生年约在公元1272年,卒年约在公元1347年间。诗人生活的这个时期正是元王朝由盛而衰的时期。萨都剌色目贵勋的家庭出身使他和元王朝在感情上有天然的联系;他在聪慧异常、刻苦好学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为他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由于家道中落,加之科举不兴,仕途堵塞,在青年时代他只好南北经商、奔波劳碌,这在两个方面玉成了他:一是使他的诗作题材广阔、感情真挚、思想充实,二是得以写出切中时弊--对元初统治者废止科举而不满的力作。壮年时代的萨都剌虽仕途偃、久居下僚,然而却忠于职守,有着高洁的官品和人品。由于视野的进一步开阔,对生活的体察日益深刻,使他写下了许多深刻反映现实而又满怀正义感的诗篇。萨都剌的晚年过着亦官亦隐、消极避世的生活。这就是用粗线条勾勒的萨都剌的家世、生平和世履以及这一切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部分考察萨都剌的交游并据词推测萨都剌的个性。《管子·权修》说:"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萨都剌也概莫能外。萨都剌交游虽颇为广泛,但至今留下的这方面的史料极为罕见,本文不得不依据《雁门集》中的有关诗作及《元史》,考察这样两类人员即一类是在萨都剌的诗歌作品中表现出与其交游较密切且《元史》中又有传的人员,另一类是从萨都剌的诗歌中看出与其交游较密切而《元史》无传,但萨都剌在诗歌中描述了其为人的人员。本文以这些考察作为参照系,推测出萨都剌的个性。所有这些考察和推测,都是为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阐释萨都剌诗歌创作取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内在原因。 第三部分探讨萨都剌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即:1、对元朝最高统治集团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残酷斗争的反映;2、对元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的揭露和讽刺;3、对各族群众生活状况及其思想情绪多层次、多侧面的反映;4、在山水诗、记游诗中融入丰富的社会内容。通过这些考察说明:萨都剌诗歌创作在反映元代中,后叶社会面貌和时代特点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上,在元代中后叶诗坛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在整个元代诗坛上也是罕见的。不用说与他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号称元诗四大家的虞、杨、范、揭不能望其项背,就是元代诗坛上别开生面的其他少数民族诗人也不能与他比肩。 第四部分探讨萨都剌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一个作家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上。因此,本文对于萨都剌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剖析即重点放在对其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的剖析上。元代以降多数论家认为萨都剌诗歌创作的风格是"俊逸清新",本文认为这未免以偏概全。实际上,萨都剌有许多诗歌表现了另一种风格:雄浑、刚健、沉郁、豪放。因此,本文认为萨都剌诗歌创作的风格用"雄浑清雅"表述较为恰当。本文具体探讨了萨都剌诗歌创作两种不同的美学风貌即阳刚美和阴柔美的风姿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第五部分探讨萨都剌诗歌创作的影响和地位。本文从创作和评论两个角度说明萨都剌的诗歌创作在后世嗣响不绝、引人注目、影响深远。并根据前几部分的探讨和参考、甄别前人对萨都剌的评论,对萨都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给出了估价:萨都剌以他独具风貌的诗歌创作力矫宋诗在元代诗坛上的委靡之弊,为元代沉寂、窒息的诗坛吹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萨都剌在元代诗坛上是可以与元好问相抗的大家,也可以说是除元好问以外的"有元一代词人之冠";萨都剌的诗歌创作不但集元诗之大成,而且直接开启了明初高启等四杰的诗歌创作,甚至影响到明代中叶在诗歌创作领域中的复古拟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