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重庆大学803综合考试含之《政治学导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两党制的特征。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竟争制”或“两党对峙制”。

(2)两党制的主要特征

①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事实上,在实行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以外,往往还存在着其他若干小党,不过,由于其政治力量弱小,因而不可能作为主要政党单独执政,而只能以其他方式和途径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政治生活。

②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服务的。资产阶级两党不仅代表了不同的资本集团,而且常常以其政策上的差异代表着统治人民的“两手办法”。因此,所谓两党轮流执政,不过是统治的两手办法的交替使用。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又是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的手段。人们在两大政党之间作出的选择,不过是选择资产阶级的不同统治手段,而并不能触动资本统治的本质。

③政党之间的差距不大。主要政党在基本观点和政治纲领上极为类似,彼此之问在对政府的基本形式和公共政策的一般方向上有共识,当一个政党取代另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时候,在政府政策上也没有剧烈的改变。然而它们之间也不是全然一致,选民仍然有选择的余地。

2. 实现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案】实现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有:

(1)自由平等原则

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

①政治民主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即,每个公民不以别人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而是具有自己作为公民应有的独立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要求,同时,每个公民可以在政治生活中自由地行使和实现自己的公民权利,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精神和行为,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事务。当然,公民的政治自由必须以不妨碍公共利益和他人的自由权利的实现为限度,在政治生活中,这种限度常常由法律规定,因此,民主政治中的政治自由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②政治民主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民主政治不承认有任何政治特权和社会特权,而规定任何公民,不管其个体差异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的这种平等性具体体现为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机会和资格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决策或选举中一人一票效力的平等。

(2)多数决定原则

多数决定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政治民主是社会政治成员把握自己的利益、意志和要求,自主自决,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形式,因此,它是以政治成员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的意志一致为基础的。不过,在实际政治事务中,要使每一个政治成员在各种公共事务上都形成一致意见和看法是不可能的,因此,民主政治一般视多数同意为全体政治成员的共同利益所在,多数决定因而成为政治民主的基本规则。

在具体程序上,多数决定规则体现为:

①任何公共事务在形成决定前必须由政治成员自由充分讨论,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公正的意向; ②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以一人一票的方式作出多数决定;

③由多数决定的方案的修改仍需多数重新决定。

多数决定的规则还意味着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就需要允许少数人在遵循多数决议的同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法定范围内围绕自己的观点、看法,维护和实施自己的政治权利。

3. 政治思想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

(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与政治心理相比较,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

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即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政治思想,不同的政治思想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利益。

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由于政治思想的认知特性,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对于深层的政治现象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深刻层次的政治联系的逻辑思考。政治思想的内容常常不仅是人们的政治知识,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政治思考。

(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治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指作为一种来源于并反映着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有其独立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

①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

②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

③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传承性。

4. 简述政治统治合法化的主要途径。

【答案】政治统治的合法化是政治统治获得合法性的过程,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是对统治权利的承认。合法性是民众对既定的政治制度或政治秩序的认同、支持和拥护。政治统治的合法化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1)完善意识形态,争取更大多数民众对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认同

社会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是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而言,其价值理念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制度上的合理结构,而且,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依赖于意识形态的支持、依赖于人们对其制度和价值理念内心的认同和信仰。因为民众对现成制度的认识,对政党纲领的理解,都是从执政党提供的价值理念中获得的。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对民众提供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2)实现政党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政党是现代政治统治的有力工具。政党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现代化政党的主要标志。现代政治体制与传统政治体制的最大区别是权力来源的不同。在传统社会,君权为神授。神授的君权是可以世袭的,因而世袭的权力具有合法性。到了现代社会,政治主体的合法性主要是遵循宪法规定的规则。其标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权力主体(一般指政府和政治领袖个人)的产生方式与选举制度和罢免制度紧密相连; _是政治权力的运作严格受到宪法和相关法律的约束。政治主体违反宪法或法律,即意味着它的政治合法性的丧失。

(3)遏制党内腐败,防治权力逆行

权力运行的轨迹是执政行为与绩效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综合体现,权力逆行,违背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根本利益,必然导致政治生活中的官僚主义、盲目决策和以权谋私等,拉大党和人民之间由于权力的介入而存在的隔阂。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腐败问题,因为“腐败浪费了一个国家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即政府的合法性”。腐败会严重影响人民对党的信任,如果严重泛滥,党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政权的危险。

(4)整合社会利益,提高社会公平度

利益认同是民众选择政治态度的最终根源。马克思曾明确提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关系,对社会各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满足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现代社会学和政治学认为,社会利益关系不协调和社会存在不公平是社会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根源,也是社会政治秩序紊乱的主要原因。而政治统治的权威在政治秩序紊乱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生长的。因此在社会利益关系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政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