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学位]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搭配
【答案】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与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 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2. 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其中,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投标人中标后签约、借款人还款及履约保证金等提供担保的书面保证文件。
3. 特里芬两难
【答案】特里芬两难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体系,它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
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己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4.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答案】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由奥伯斯特菲尔德等人推出,该理论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它认
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第二代模型中所描述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征:①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um)的存在;②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③政府防范货币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提高政策的可信性。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提出了“预期”的作用,极大地拓展了金融危机理论的解释力。但是,它没有解释攻击实际上是怎样开始的、预期由什么因素决定,也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意见。奥伯斯特菲尔德等认为,由于预期是自我实现的,所以只要影响预期就能防止危机。但他们同时又说明,预期是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如何影响预期就不属于模型应该讨论的问题。
5. 套补的利率平价
【答案】套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
其中
,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 为本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投资收益率
,为外国金融市场上同种投资收益率。它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问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6. 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
【答案】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 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 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7. 爬行钉住
(表示同一可贸易商
【答案】“爬行钉住”又称“滑动平
价”或“蠕动钉
住
”。指国家货币当局承担维持一个钉住(或平价)的义务,以使汇率保持在一定
限度内,并允许钉住(或平价)进行经常的、小幅度的而非偶然的、跳跃性的变动。
这种汇率制度介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与管理汇率制度之间,因而它具有两种制度的特点,
b. 货币平价可以调整;c. 货币平价调整是经常的、主要包括:a. 规定货币平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区
别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d. 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如2%〜3%)。由于这种制度兼具约束和自由的特点,较符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因此它成为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一种汇率制度。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巴西、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相继实行了这种汇率制度。这些国家的政府可以经常地、按照一定时间间隔、以事先宣布的百分比对汇率平价作小幅度调整直至汇率达到均衡汇率为止。
根据运用的条件和目的不同,爬行钉住可以分为“消极的爬行钉住”和“积极的爬行钉住”两种主要形式。“消极的爬行钉住”是指在受约束的经济中,由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难以控制,事前又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政府对汇率只能进行事后调节,调节的指标是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其目的是使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能够与国际经济相协调,避免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减少外贸波动。“积极的爬行钉住”是指一国根据本国的政策目标,对汇率进行经常性的小幅度的调整以此诱导汇率走势。这种调整的比率由货币当局决定,可以背离当时的国内通货膨胀率差异,不再与前一时期的价格上涨指数相联系,目的是用一个不断降低的向下浮动的比率来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把汇率作为降低并最后结束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
8. 区域货币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一个最广义的概念,覆盖了所有货币合作的形式和程度。它既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紧密的;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既可以局限在某个方面,也可以是全面的。因此,区域货币合作实际上是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区域货币同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通货区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它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相互固定; (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 (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 (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 (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区域货币合作的本质是以削弱成员国货币政策主权为代价来达到区域间经济协调和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二、选择题
9. 如果征收“托宾税”,其目的在于( )。
A. 抑制外汇投机
B. 抑制通货膨胀
C. 调节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