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非冲销式干预
【答案】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按是否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分为非冲销式干预与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
2. 汇率的国内资源需求缺口
【答案】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内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国内资源曲线1移向国内资源曲线2[见图(a )],此时,本币应升值(
口更多的国外资源。若本币不是升值而是不变或贬值(
出现国内资源供应缺口(以),以便促进市场进),在经济增长约束下,就会
在纵坐标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势必导致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并可能导致国内资源的过早枯竭。
图
反之,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外进口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进口资源曲线I 移向进口资源曲线2[见图(b )]。此时,本币应贬值(
多地使用国内资源。若本币不是贬值而是不变或升值(
会出现国内资源需求缺口(以
或)以便促进市场更),在经济增长的约束下,就在纵轴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
会导致国内资源利用水平低下和就业不足,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3. 国际金融市场
【答案】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它是开放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广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国际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国际保险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狭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特指国际资金市场,即国际间的资金借贷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由外国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这三部分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从事货币兑换的外汇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基础,外国金融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按照资金融通的期限,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前者是指短期资金交易的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如跨国发行商业票据融通资金;后者指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又称为长期资金市场,如跨国发行外国债券或欧洲债券融通长期资金。
国际金融市场作为国际信贷中介,对于联系全球各地的生产、贸易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国际金融市场便利了国际资金的运用、调度和国际债务的结算,为扩大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创造了条件,便利了借贷资本的国际流通和产业资本的国际移动。②国际金融市场使国际金融渠道畅通,从而使一些国家能比较顺利地获得发展经济所急需的资金。③国际金融市场在调节国际收支方面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成为各国外汇资金的重要来源。
国际金融市场也有其不利和消极的一而,主要反映在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一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影响其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等问题上。另外,国际金融市场还为国际走私、贩毒及其他金融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有关国家在这方而的执法力量。
4. 投资基金
【答案】投资基金指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是一种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投资基金按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与契约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和收入型投资基金及平衡型投资基金等。
投资基金一般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其特点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投资基金具有积累个人财富、价值贮藏和获取高收益的投资功能。
5. 均衡汇率
【答案】均衡汇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使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而不引起国际储备额变动的一种汇率。这是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对均稀汇率下的定义,后为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赞同。定义中的国际收支是基本差额的概念,即经常项目加上“正常的资本流动”,一般不包括短期资
本在内。定义中讲到的“一定时期”通常双方认为是大约三年的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有定性概括:所谓的根本性不均衡,实际上是指一国基本经济情况的失调。这样,当一国处在由这种基本经济情况的失调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均衡时,该国的汇率就是不均衡的,反之,则是一种“均衡汇率”。均衡汇率只是一种理论值,它是根据两国货币等国际贸易商品的购买力等比关系计算出本国货币与别国货币的汇率。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反映的只是两国货币之间折算关系的基本趋势。实践中,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现实汇率是以均衡汇率为轴心上下摆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接近均衡汇率,又不断偏离均衡汇率。
6. 货币-价格机制
【答案】货币-价格机制的较早阐述者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 休谟,其论述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谟的时代,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当代,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的。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下,本国物价水平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便宜,进口商品相对昂贵,出口相对增加,进口相对减少,贸易差额因此得到改善。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1所示)。
图1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过程图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汇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2所示)。
图2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7. 特里芬两难
【答案】特里芬两难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体系,它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