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材料劣化。

【答案】材料劣化是指各种材料和工农业产品因受气候、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质、破坏的现象。

2. 二界系统。

【答案】二界系统是由植物界和动物界组成的系统。

3. 真菌丝。

【答案】真菌丝是指菌丝细胞在分隔处无隘缩,隔膜两端直径一致的竹节状菌丝。

4. 稳定期。

【答案】稳定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是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的时期,此时菌体产量达到最高。

5. 三名法。

【答案】三名法是指由一个属名、一个种加词和一个亚种或变种的加词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学名,用以表明该微生物是一个亚种。如

亚种)。

(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

二、简答题

6. 简述溶菌酶及青霉素作用原理。

【答案】(1)溶菌酶:能肽聚糖中G-M-G 处断裂,每隔6个左右断裂一次。

(2)青霉素:能抑制转肽酶的活性,

使中的短肽不能交联,低渗使细胞膜破裂而死亡。所以青霉素只作用在正在迅速繁殖的细胞中。

7. 什么是效价?其测定方法有几种?试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案】(1)噬菌体的效价是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2)效价的测定方法有双层平板法、单层平板法、玻片快速法、斑点实验法、液体稀释法等。

(3)效价的测定一般采用双层平板法。其主要操作步骤为: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先用底层培养基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预先融化并冷却到45°C以下,加有浓的敏感宿主和一定体积待测噬菌体样品的上层培养基,在试管中摇匀

后,立即倒在底层培养基上铺平待凝,然后在37°C下保温。一般经10余h 后即可对噬菌斑计数。

8. 试对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10项主要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成分作一比较表。

【答案】如下表。

9. 微生物主要有哪几条次级代谢合成途径?简述之。

【答案】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主要有:(1)糖代谢延伸途径,(2)莽草酸延伸途径,(3)氨基酸延伸途径,(4)乙酸延伸途径4条。

(1)糖代谢延伸途径:是由糖类转化、聚合产生的多糖类、糖苷类和核酸类化合物进一步转化而形成核苷类、糖苷类和糖衍生物类抗生素;

(2)莽草酸延伸途径:是由莽草酸分支途径产生氯霉素等;

(3)氨基酸延伸途径:是由各种氨基酸衍生、聚合形成多种含氨基酸的抗生素,如多肽类抗生素、P-内酰胺类抗生素、D-环丝氨酸和杀腺癌菌素等;

(4)乙酸延伸途径:可分两条支路:

①其一是乙酸经缩合后形成聚酮酐,进而合成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灰黄霉素类抗生素和黄曲霉毒素;

②另一分支是经甲轻戊酸而合成异戊二烯类,进一步合成重要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或真菌毒素——隐杯伞素等。

10.什么是生物固氮作用?固氮过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1)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 (2)固氮过程需要满足的条件:A TP 的供应;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

镁离子;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11.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而在膜两侧建立了一个质子动势,在用它来推动A TP 酶合成A TP ,此即光介导的A TP 合成。

细菌的视紫红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相似,能吸收光能,并在光量子的-驱动下起着质子泵的作用。这时,它将反应中产生的质子一一逐出细胞膜外,从而使紫膜内外形成一个质子梯度差。根据化学渗透假说,这一梯度差在驱动H+通过A TP 酶的孔道进入膜内以达到质子平衡时就会产生A TP 。当环境中氧气浓度很低时,嗜盐菌无法利用氧化磷酸化来满足其正常的能量需要,这时,若光照条件适宜,它就能合成紫膜,并利用紫膜的光介导A TP 合成机制获得必要的能量,紫膜的光合磷酸化是迄今所知道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三、论述题

12.以测苏云金杆菌工业菌粉中的活菌数为例,试述稀释平板计数的基本方法。

【答案】

(1)测数前先准备好测数用的lml 无菌吸管,9cm 无菌平皿,9ml 试管无菌水和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称取10g 工业菌粉加入90ml 无菌水中置摇床上或用手振荡20〜30min ,让菌体分散; (3)将上述振荡过的菌液按无菌操作法进行十倍稀释直到

(4)取9cm 无菌平板皿9套用记号笔在平皿底编号,

(5)用1支lml 的无菌吸管,取做完。同法取稀释菌液放入三个编号为

中(均要按无菌操作法做);

(6)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熔化冷至

(7)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置

13.试述干扰素来源及生物学活性。

【答案】(1)干扰素的来源:

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DNA 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

(2)干扰素(IFN )有型干扰素和型干扰素两大类。 ①型干扰素有两种,即干扰素和干扰素,前者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两者也可由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产生。 ②型干扰素又称为免疫干扰素或干扰素,主要由活化的T 细胞和NK 细胞产生。

(3)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①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7编3套,10编3套,编3套; 平皿的稀释菌液放入编号平皿中。同法取的平皿中,如此将三个重复稀释菌液放入三个编号为后,在酒精灯火焰边按无菌操作法倒入上下培养48h 后计数。 述9套平皿中,每个加入量大约15〜20ml ,边加边摇动乎皿,使培养基与菌液充分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