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学位]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四种基本的冲突类型。
【答案】从形式上看,动机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双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出现双趋冲突。最典型的就是“色,吾所欲也; 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双避冲突。例如,某人得了虫牙,疼痛难忍,但他迟迟不肯就医,因为他知道让牙科大夫治疗虫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或者接受由虫牙带来的苦痛,或者接受牙医的治疗。由
(3)趋避冲突。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例如,孩子愿意跟随爸爸、妈妈外出,但同时又怕受到约束。
(4)多重趋避冲突。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多重趋避冲突。
2. 简述德韦克(C.S.Dweck )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答案】(1)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以内隐能力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而提高; 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会随学习而改变。
(2)由于人们持有不同的内隐能力观,因而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成就目标观。持能力增长
,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掌握目标(mastery goals)
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 持能力
,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实体观的个体则倾向于确立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s)
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这种目标常常表现在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且根据一般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
(3)这两类成就目标在选择任务、评价标准、情感反应、对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如选择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使用深层的加工策略等; 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有时容易退缩。
3. 什么是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要具有哪些条件?
【答案】(1)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2)注意的分配有一定的条件:
①与主体对活动的熟悉程度有关。同时进行的活动必须要有一项是熟悉、接近自动化的程度。例如,学生上课边听边记,这是因为他们记笔记己经熟练了,把注意中心集中在听课上。
②与活动性质有关。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应属于同一活动内容或有机关联的活动。智力活动较难分配,操作活动较易分配。
③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 如果它们之间己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例如,自拉(胡
,边歌边舞,将拉和唱、歌和舞形成系统,就有利于注意的分配。 琴)自唱(戏)
4. 简述在视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则。
【答案】图形组织的原则包括:
(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当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5. 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③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训练的思维方式,是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策略的思维方式。
6.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二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
7. 简述想象的分类。
【答案】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例
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 我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2)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 工程师和工人对建筑图纸的想象等。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8. 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心境、激情和应激是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它们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且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
(2)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