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03综合艺术理论三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张南垣是_____朝_____家。
【答案】明; 叠山造园
【解析】张南垣,明末清初的叠石造园师。张南垣从小有绘画天赋,师从董其昌学画,绘画的功底,为张南垣日后的叠石造园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将画理融于园治,往往每置一景,常常别出心裁,结果巧夺天工,宛如山水图画一般,从此声名鹊起,江南不少名园就出自他手,如无锡寄畅园、太仓的南园和西园、嘉兴烟雨楼的假山、苏州的东园、上海的豫同等。
2. 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的模本_____。
【答案】一池三山
【解析】“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是典型的“一池三山”模式。
3. _____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的庄园:庐山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在庐山所构筑的山居草堂。
【答案】辋川别业:白居易
【解析】辋川别业是王维建于陕西蓝田县南约20公里的别墅宅园:庐山草堂是白居易在庐山建的别墅园林。
4. _____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_____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答案】建章、他三山
【解析】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今只桥北的高堡子、低堡子一带。其宫殿布局利用有利地形,显得错落有致,壮丽无比。它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它在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以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之属”,使仙山更具神秘色彩。
二、名词解释
5. 风水文化
【答案】风水文化是一种传承有序的汉族民俗现象,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对居件环境进行地理选址布局的一种实用国术,是汉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6. 斋
【答案】斋是园林中幽深僻静处的学舍书屋,一般不做主体建筑。多指专心静修或读书的场所,形式较模糊,多以个体出现,一般设在密林中,不甚显露。
7. 王维辋川别业
【答案】“辋川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建于陕西蓝田县南约20公里的一处别墅宅园。园中有多种地形、水体及茂密的植被,总体看来以天然风景取胜; 局部的园林化处理侧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 园林中建筑并小多,形象朴素,局部疏朗。
8. 永乐宫三清殿
【答案】永乐宫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的主体建筑,因殿内供奉二清神像而得名。它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份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央三问的中柱和后内柱。檐柱有生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月台二重,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殿身除前檐中央五间及后檐当心间开门外,都用实墙封闭。斗一棋六铺作,为单抄双下昂(假昂),补间铺作除尽间施一朵外,余皆两朵。殿内壁画绘360值日神,线条生动流畅,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三、简答题
9. 简述清代造园著作(一家言》作者、园林方面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答案】《一家言》全名《性翁一家言文集》,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性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颇以自己能作为造园家而自豪。先后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北京,为自己营造“芥子园”。《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李渔认为“幽斋磊石,原非得己; 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即人们不能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乃退而求其次,摹拟大自然而创为园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反映园主人或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受。因此,“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 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在“房舍”一节中,李渔竭力反对墨守成规,抨击“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丝毫不谬”的做法,提倡勇于创新。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
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山石”一节尤多精辟的立论,李渔非常重视园林筑山,认为它“另是一种学问,另有一番智巧”。他主张叠山要“贵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此外,在“山石”一节中李渔还谈到石壁、石洞、单块特置等特殊手法,并从“贵自然”和“重经济”的观点出发,颇不以专门罗列奇峰异石为然。他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这都是宋以来文人园林的叠山传统,与计成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四、论述题
10.简述中国园林的理水手法。
【答案】中国山水园中,水的处理往往是跟掇山不可分的。掇山必同时理水,所谓“山脉之通,接其水径; 水道之达,理其山形”。古人往往根据江、河、湖、泊等而因地因势在园林中创作,随山形而理水,随水道而掇山。
园林里创作的水体形式主要有湖泊池沼,河流溪洞,以及曲水、瀑布、喷泉等水型。
(1)对于湖泊、池沼等水体来说,有时面积较大,可以把水区分隔成水面标高不等的二、二水区,用长桥相接,也可以用长堤分隔,堤上有桥。在湖水连通地方建闸控制。也可以安排岛屿、布置建筑的手法增进曲折深远的意境。
对于开阔水面,应在其周围或借远景,或添背景加以衬托,在有的地方垒做崖岸,或有的地方突出水际,礁石罗布并置有亭,码头、傍水建筑前,适当的地方多用条石整砌。规模小的园林或宅园,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水体形式取水池为主。水池的式样或方或园或心形,如果是庭中做池多取整形,往往把池凿成四方或长方,池岸边廊轩台基用条石整砌。庭园里又常在池上叠山,水点步石,从山巅架以飞梁,漏月招云,更有妙境。
(2)对于河流溪涧等水体形式的处理,规模较大的园林里的河流可采取长河的形式。溪涧的处理要以萦回并出没岩石山林间为上。溪涧的处理要以萦回并出没岩石山林间为上,或清泉石上流,漫注砾石间,水声涂涂悦耳; 或流经砾石沙滩,水清见底; 或溪涧绕亭榭前后,或穿岩入洞而回出。
(3)瀑布这一理水方式,必须有丰富的水源、一定的地形和叠石条件。瀑布的水源可以是天然高地的池水、溪河水,或者用风车抽水或虹吸管抽到蓄水池,再经导管到水口成泉,在沿海地区,有利用每天海水涨潮后造成地下水位较高的时候,湖池高水线安水口导水造成瀑泉。有自流泉条件时,流量大水量充裕可做成宽阔的幕瀑直落,分段叠落时,绝不能各段等长应有长有短.
(4)我国山水园中各种水体岸边多用石,小型山石池的周岸可全用点石,既坚固(护岸)又自然。此外码头和较大湖池的部分驳岸都可用点石方式装饰,更有进者在浅水落滩或出没花木草石问的溪水,或水点步石,自然成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